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大联考历史试题
山东 高三 开学考试 2023-09-08 8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文明是最广泛的文化实体,指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家的出现一般被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中华文明已产生的最有力证据的是(     
A.姜寨聚落遗址各墓葬的随葬品差别不大B.仰韶文化出土彩绘陶器
C.良渚遗址主要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D.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东汉陈蕃谏桓帝:“采女数千,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可资计”,荀爽谏桓帝:“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复在其外”。与西汉初年励精图治之王室相比,这反映了东汉后期(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
C.追求享乐的思想观念D.豪强势大的政治现实
2023-09-06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西汉至西晋,山东半岛的中心城市始终位于临淄。自东晋开始,逐渐转移到青州。宋金元时代济南城的发展令人瞩目,明洪武九年山东承宣布政使司迁至济南。由此可知,统治者在行政上对济南中心城市地位予以最终确认的主要原因在于(     
A.适应山东经济重心西移的趋势B.元代重新开通京杭大运河
C.便于行政治理和中央有效管理D.推动区域间统一协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南宋学者叶适认为:“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这表明叶适主张(     
A.加强中央集权B.恢复节度使制
C.扩大地方权力D.崇尚重文轻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下表为中国古代较大区域人口比重的演变表,据此可知(     
公元2年公元140年公元742年公元1110年公元1491年公元1880年
黄河下游69.757.943.225.725.72.9
晋、陕10.74.7415.9213.414.08.0
甘、宁2.40.91.93.41.83.2
淮南5.47.413.915.823.622.7
两广1.34.64.910.110.613.4
两湖4.413.88.320.219.620.4
四川6.110.79.811.54.78.4
A.战争是黄河下游地区人口比重下降的根源
B.经济重心南移促使南方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
D.中国古代较大区域人口所占比重渐趋均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919年8月,孙中山创办《建设》杂志,该刊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阐释孙中山国家经济建设思想;二是刊载了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著,如恩格斯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三是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如主张破除迷信等。这反映孙中山(     
A.旨在扩大该党派的影响力B.认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C.认识到吸收新思想的必要D.认识到大众思想启蒙的必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1939年国立暨南大学向教育部提议收购流落到民间的古籍文献;1944年国立浙江大学组建“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在遵义开办民众学校及各类补习班,推进识字教育。上述活动的主要任务是(     
A.推动平民教育B.适应高校西迁
C.践行文化救亡D.宣扬抗战反日
2023-09-0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1956年12月,毛泽东指出允许私人与国家订立条约开厂,在10年甚至是20年不予没收。1958年,毛泽东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要。究其原因主要是(     
A.适应三大改造的调整B.国家经济发展出现困难
C.认识到市场的积极性D.纠正当时严重冒进风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我国立法机关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多次派员深入调研;还通过网络收到1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已颁布的《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     
A.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曲折性
C.国家立法程序仍需完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2023-09-06更新 | 881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