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9-19 10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如图为甲骨文中“帝”字的几种写法。有学者认为,“帝”为架木燃烧之形,象征对天神、祖先的大祭,代指天神。商王死后就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贞咸宾于帝”。到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如帝甲、帝乙、帝辛。这一现象表明(       

                     

A.政治需求干涉宗教信仰B.政权神权开始分离
C.社会迷信思想逐步淡化D.商王权威有所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晚清时期,地方督抚不设属官。曾国藩、李鸿章等出于地方军务需要,自设善后、厘金等局,招募官员、幕友入局办事形成幕府,幕府逐渐掌握了部分军事权、财政权和人事权,实际上行使省一级政权的职能。这一现象(     
A.遏制了列强侵略的势头B.反映了晚清政治的现代化
C.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变革D.体现了政治权力结构变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这反映了当时西欧地区(     
A.原有罗马文化日渐衰落B.政治统治推动文化认同
C.宗教信仰成为文化符号D.二元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2023-07-13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王安石面对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力图
A.长久解决灾民生计问题B.建立完善的政府救灾体系
C.加强对经济领域的控制D.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压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1915年,依据《文官任职令》规定:“得呈请荐任文职的简任长官。每人保荐名额以二人为限。保荐人须将被保荐人的履历和证明文件等呈请大总统令交文官甄用委员会甄用。保荐官若有徇情滥保或与事实不符的,发觉后须受处分。”这一政令表明(       
A.民国文官保荐体制趋于完善B.选官制度法制保障的深化
C.政府重视对保荐制度的监管D.官吏任用过程的公平公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汉代统治者提出:“讼理刑狱,必原父子君臣之义,权轻重之序,测浅深之量”。虽然汉律明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但在司法实践中,出于伦理而促使法官缘情疏法之事比比皆是。这一反差表明        
A.儒家伦理成为汉律的核心思想B.政府注重司法的教化功能
C.统治者推行宽刑仁政治国理念D.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之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些共同的基本特征的是(     
A.遵循先例,创立先例B.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C.注重保护个人权利D.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2023-08-26更新 | 530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读下表
人物主张
郑观应(1842~1921)……由是观之,公法(指国际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有国者,惟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
薛福成(1838~1894)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不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是同遵公法者其名,同遵公法而损益大有不同者其实也。
由表可知,郑、薛二人(     
A.在是否要学习国际法上有分歧B.一致认为富国强兵才是根本
C.在自强与求富的先后上有分歧D.都认为国际法维护强国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9世纪80年代,中荷关于华侨国籍归属问题的交涉中,驻德荷公使许景澄利用国际法知识与荷兰外交部据理力争,不仅取得了外交上的初步胜利,还基本确定了清政府对华侨国籍的基本原则,并成为20世纪初《大清国籍条例》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       
A.清政府逐步收回国家主权B.国际法观念已被国人接受
C.华侨海外权益实现了保障D.时局变动推动外交近代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