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列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一)历史试题
四川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10-18 1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选修(旧)、经济史(旧)、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2021年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年代分布来看,旧石器时代有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有33项,夏商时期有10项,两周时期有15项,秦汉至明清时期有37项。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    
A.源远流长B.兼容并包C.多元一体D.以中原为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国语.鲁语》记载:仲尼曰:“丘闻之,普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这表明
A.禹实行独裁专制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王权已出现雏形D.禹对地方直接控制
2020-05-25更新 | 519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5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3.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这充分表明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等级关系严格
B.世卿世禄
C.神化专制王权
D.家国一体
2018-11-23更新 | 237次组卷 | 17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从考古资料看,西周墓葬所见的列鼎制度有九鼎、七鼎、五鼎....单数排列,配上八簋、六簋、四篮的双数排列,显示了层级的整齐规矩。各处出土的青铜器皿,铭文的文字是一样的,铭文词句格律也一致。这表明西周的分封制(     

A.具有血缘与政治伦理相结合特点B.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文化认同
C.通过礼乐等级实现对地方的管理D.造就了青铜文化的繁荣发展
2022-11-04更新 | 1566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洛平许济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西周通过“分土建邦”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建立后,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为(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
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
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
2019-05-14更新 | 954次组卷 | 28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5月质检(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B.农耕文明的扩展
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三公九卿制的施行
2020-02-02更新 | 854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春秋时期戎和狄与华夏杂居,互相融合,人们把畜力和农耕技术结合起来,遂发明了牛耕。于是,牛便由单纯用于祭祀变为农业生产工具。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

A.儒家放弃华夷观念B.民族融合推动生产发展
C.阶级关系变动剧烈D.国家统一进程不断加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将领土拓展至甘肃、四川、广东等地。目睹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逐步丧失的诸侯国君,深切地意识到战争中新增长的土地继续授予卿大夫的后果,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在此时逐渐萌生。上述现象(     
A.加速了侯国林立走向国家统一B.确立了贵族特权政治
C.推动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对楚国退避三舍,楚将子玉发起进攻。君退而臣依旧进犯,子玉被评价为“刚而无礼”。由此可知(     
A.分封宗法体制已经瓦解B.传统社会政治秩序仍有影响力
C.楚国未能融入华夏文明D.晋文公树立了良好的政治形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较为自由的社会流动性促成了平民的第一次自觉,在这一“自觉”下出现了(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深D.墨家学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商鞅变法强制将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加征赋税,且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这一做法(     
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B.削弱了秦对社会的控制
C.废除了宗法血缘关系D.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图是先秦时期“德”内涵的演进概括。这一演进过程反映了
A.先秦时期的“德”没有阶级性B.先秦时人的主体性逐渐突出
C.儒家思想的神秘性古已有之D.儒家的思想来源具有多元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秦朝建立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修建和连接长城,修建驰道、直道,建造宫殿、陵寝等。这些工程能够在秦朝开展乃至完成,主要是因为(     
A.国家统治能力提升B.官僚政治得到发展
C.郡县制在全国推广D.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
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D.汉武帝时独尊儒术
2022-10-10更新 | 218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