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宜荆荆随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湖北 高一 期中 2023-11-24 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尚书·甘誓》载,启在征讨有扈氏时称: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命则绝其命。今予唯恭行天之罚。”启征讨的理由说明了(     
A.启征讨有扈氏是替天行道B.统治者十分重视天的旨意
C.有扈氏倒行逆施不得民心D.夏朝统治的神权色彩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灭人之国,不绝其祀”是先秦时期一项重要的传统和规则,指灭国之后允许先代贵族保留一定的封地、爵位。武王灭商后,遵循传统,册封周人认定的上迄黄帝、炎帝,下止夏禹、商汤的后裔为诸侯。由此可知(     
A.早期国家祖先崇拜意识淡漠B.殷商残余势力过大难以掌控
C.分封制为西周灭亡埋下隐患D.华夏文明充满人道主义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 《孟子·滕文公》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据此可知(     
A.孔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春秋》是重要的儒家经典教材
C.分封制和宗法制均已经崩溃D.《春秋》杜绝了乱臣贼子的行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商鞅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其根本目的在于(     
A.改易秦国落后的风俗习惯B.推动秦国走向富国强兵
C.强化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D.适应小农经济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礼记·乡饮酒义》:“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乡饮席位看堂上堂下之别,如图所示,根据材料可知,乡饮酒礼(     
A.促成长幼有序的社会风气B.是西周确立的政治制度
C.追求人人平等的有序社会D.反映出礼乐制度教条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陈胜起义后,秦民无反秦之事;齐、赵、燕、韩、魏起义反秦,其激烈程度皆不如楚;楚人反秦,气势最盛,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陈胜建立政权也号称“张楚”,由此可知(     
A.反秦力量主要来自关中地区B.楚国旧地对秦缺乏认同感
C.郡县制治理模式缺乏合理性D.迷信思想在民间影响巨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分封制)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朝开启“公天下”主要是指(     
A.从禅让制度走向世袭制度B.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C.从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D.从有限君权走向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里耶秦简户籍簿中记载,“东成户人(户主)士五(身份称谓,指无爵位或免爵者)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其中,“大”,“小”均是课役身份的标志。由此推知,秦朝建立户籍的主要目的是(     
A.作为国家赋税征收的依据B.建立完整的户籍管理制度
C.加强对民众的管理与监督D.方便政府掌握民情与民意
2023-11-24更新 | 3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陈苏镇先生指出,“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材料可用于说明(     
A.汉初郡国并行实施的合理性B.文化差异决定汉初王国的设置
C.东方王国的文化氛围较浓厚D.汉初文化的多元性不利于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樊氏是东汉时期的地方大族,经营着大型田庄。据《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载,“(樊氏)为乡里著姓。……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勠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资至巨万。”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地方豪强(     
A.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B.日益强盛威胁了中央政权
C.建设田庄促进了生产发展D.剥削佃农积聚了巨额财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据《晋书·乐志》载:张博望(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惟得《摩河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将,和帝时,万人将军得用之。据此可知汉朝(     
A.中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B.音乐发展依靠外来文化传播
C.文化发展助力军事强盛D.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十分深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南北对峙局面,完成天下一统,是那个时代英雄们心中崇高的理想和神圣的使命。但真正有能力将此付诸实践的多为北方的英雄们,如曹操赤壁战孙刘,司马南下灭东吴,苻坚淝水攻东晋,杨广挥师掳南陈。此时,左右这种现象的根本因素是(     
A.君主眼光是否远大B.社会经济是否发达
C.综合国力是否雄厚D.科技文化是否先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3. 古代汉服上衣下裳,宽袖长袍,穿开裆裤;古代胡服则夹领、小袖、紧身,穿满档裤。战国时赵武灵王倡胡服骑射,引进胡服,但胡服没有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五胡内迁后,胡服为广大汉人所喜爱,并逐渐普及。这一典型事例最能说明(     
A.胡服因美观而受人追捧B.喜新厌旧是人们的天性
C.政府提倡违背民间意愿D.民族交融丰富人民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主要内容:男丁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据此可知,均田制(     
A.从根本上杜绝土地兼并B.提高了奴婢的政治地位
C.兼顾农民与地主的利益D.促使中原租佃关系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一位学者曾写道:“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日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文中提到的“晋人南渡”(     
A.加快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速度B.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格局
C.开创了南北朝对峙的政治局面D.为江南地区开发创造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609年至610年,隋炀帝在洛阳举行盛大的表演大会,对于胡客“酒食例不取直”,还以缯帛缠树。有人感慨,“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揭露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B.说明隋朝国力强盛
C.铺张浪费加重了百姓负担D.体现炀帝暴虐残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7. 如图为唐代的曲辕型、秘色瓷和开元通宝。据此可知(     
        
A.唐代吸收隋亡教训劝课农桑B.唐代的三彩瓷代表最高水平
C.开元通宝是开元盛世的代表D.唐代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8. 《宋史·尹源传》载:“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材料的观点是(     
A.藩镇延续了唐的统治B.藩镇削弱了唐的统治
C.藩镇具有双重性作用D.宋朝吸收了藩镇教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9.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写道:“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这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B.形成社会向学风气
C.打击门阀世族集团D.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0. 如图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具体可知(     
A.中书门下,权力最大B.协商政务,减少失误
C.皇帝权力,严重削弱D.六部分工,直属门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1. 从佛学本身的发展看,慧能的禅宗既不完全属于有宗,也不完全属于空宗,而是依据中国固有的孔孟思想的人性论和老庄的崇无思想,对印度大乘佛教空、有两宗进行了糅合和改造的产物。这反映了(     
A.慧能吸纳了儒家和道家思想B.慧能是佛教禅宗的创始人
C.空有两宗是大乘佛教的分支D.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倾向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23. 【北民南迁与民族交融】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肥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其流徒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从“变态”走向“回归”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4. 【从租庸调到两税法】

材料一   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元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杨炎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的进步性。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25. 【汉武帝霸道强国】

材料   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的主要措施

时间措施
公元前140建立中朝制度
公元前138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公元前134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公元前128确立以举孝廉为主要科目的察举制
公元前127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19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颁布“算缗”令、“告缗”令,征取商人资产税
公元前117实行盐铁官营
公元前115下令铸造五铢钱,禁止郡国铸币
公元前112进军西南夷和南越,在西南夷、南越设郡
公元前110采纳桑弘羊的建议,推行均输法、平准法
公元前106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一个主题,并予以论述。(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

试卷题型(共 25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2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7,8
3
文化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夏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单题
20.65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分封制  宗法制单题
30.85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单题
40.65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单题
50.65礼乐制度单题
60.65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单题
70.65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单题
80.65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单题
90.65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单题
100.65东汉的兴衰单题
110.65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单题
120.65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单题
130.85少数民族内迁单题
140.6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单题
150.65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单题
160.85隋唐的统一单题
170.85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单题
180.65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单题
190.65隋唐科举制单题
200.85中枢政务机构(汉-唐)单题
210.65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单题
220.65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文学艺术(魏晋-隋唐)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30.85东晋的兴亡与士族的兴盛  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240.65赋税制度(汉-唐)
三、论述题
250.8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