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3-11-27 2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经济与社会生活、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

一、简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简答题 | 较易(0.85)
1. 如何认识近代以来中西方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趋势?
简答题 | 较易(0.85)
2. 如何看待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3. 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条件:工业革命以来,____________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_________________。乡村人口向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为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对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11-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4. 英国城市化进程: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展开。
2023-11-2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5. 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_________________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2023-11-2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化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的重要标志。
2023-11-2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7.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__________________,开启了近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_________________
(1)1949—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_________________
(2)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
2023-11-2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9. 建筑设施方面:19世纪中后期,美国人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以来,集中_________________得到推广,_________________等快速普及。
2023-11-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10. 生活服务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_________________,仓储式____________________等纷纷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设施逐渐增多,_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大。城市中_____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更加多样。
2023-11-2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11. 西方国家:19世纪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_________________用于水网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_________________相继出现,_________________逐渐普及。19世纪中后期,第一条地铁线在__________问世,_________________等城市开始将_________________纳入交通网络。20世纪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_________________趋势。
2023-11-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适中(0.65)
12. 中国: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1864年,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此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等通到家家户户,___________________逐步标准化和__________,人们可以乘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2023-11-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13. 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_________________,林立的烟囱将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由于工厂往往沿河而建,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排进河流,对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严重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问题。
2023-11-2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14. 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财富聚集在__________________,工人阶级_________________。19世纪,城市中的_________________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_______________
2023-11-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15. 随着城市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分隔,_________________成为各大城市甚至____________的普遍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_________等问题。与此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2023-11-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三、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主题一     城市化的演进

材料一   到1801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伦敦之外的17个城市人口在2万到9万之间,英格兰和威尔士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居住在城镇中。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1881年城市人口已是农村人口的两倍。“从1820年开始,农业劳动力开始流向工业和服务行业,与它的邻国相比,这种现象在法国表现得尤其明显……1851年仅有3%的法国人住在经济发达的塞纳省,及至1911年,居住在这里的法国人已占法国总人口的10%。”

——摘编自[英]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城市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大致是从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时为止,前后经历了约100年的时间。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因此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历史也和近代工业化一样。

——摘编自王圣学《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材料三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整治。”1987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和城市建设监察队伍,从整顿市容环境卫生入手,城市管理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城市建设综合性管理。

——摘编自汤文仙《从接管城市到治理城市:我国城市管理的探索与思想演进》


主题二     居住条件改善

材料四   近代以来,棚户区作为上海平民的栖身立命之地,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严重困扰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为稳定秩序巩固统治,1928年10月,上海市政府组建了“筹建平民住所委员会”,着手勘定建筑地点,开始兴建第一平民住所。此后,市政府向市银行借贷兴建了第二及第三平民住所,为不少平民提供了较好的可供居住的场所。1935年,市政府成立平民福利事业管理委员会,并向沪西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借贷,开始营建平民村,进一步推动了上海住房救助事业的发展,但财政的窘困决定了市政府无法满足广大底层民众的居住需求。

——摘编自刘荣臻《近代上海平民住房救助与社区治理》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提出“必须有计划地建筑新房,修理旧房,满足人民需要”的指示,住房重建计划被上海市政府提上议事日程。从1951年起,在借鉴以往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上海先后建成曹杨新村、控江新村等几十个工人住宅区,并配套建设诊疗所、公共厕所和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一五”期间住宅建设合计总投资额为1.54亿元,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与此同时,“自建公助”等住宅建设形式也大量出现。这些新建住宅不再集中在市中心,而是从市区向外辐射,星星点点分布在市区周围。此外,修理的老公房因价格较低,也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从而基本满足了职工及家属的住房需求。

——摘编自师吉金《新中国城乡居住条件的初始变迁》等


主题三     基础设施发展

材料六 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地方政府委员会、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1868年颁布的《托伦斯法》赋予地方政府处置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的私人住房的权力,1875年颁布的《克罗斯法》准许地方政府制订改造贫民区的计划。利物浦市政当局利用城市的公共地产建造了大量的工人住宅,采用政府征购的方式拆除了部分贫民窟后,在原址上兴建了商店、公园、仓库、车站、剧院等公共设施,初步改善了城市环境,居民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1882年每间房屋平均住6人,过分拥挤的人口比例降为12%,到1891年,每间房屋所住人口减少到5.68人,过分拥挤的人口比例下降到了10.9%。此后,政府又修建了一些排水设施和工人住房,并出台了“建造法令”来控制沿街住房的布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主题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材料七   在工业革命刺激下,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欧洲占据首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的需要,工业革命带动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因素。由于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使城市逐步产生了吸收大量劳动力的能力。交通运输方面的巨大变化,加强城市和城乡之间的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的城市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

——摘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币化》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50年之后欧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形成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治理的特点和意义。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上海市政府解决平民住房问题的措施及效果。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市民居住条件改善的特点及背景。
(6)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近代以来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认识。
(7)根据材料六,概括英国城市治理的特点。
✱历史纵横✱
(8)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基础设施的发展角度阐释城市化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9)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病之间的关系。
2023-11-27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11·选必二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四、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如表所示是176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粮食进口数量、粮食总产量变化情况。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城市人口/百万净进口量指数粮食总产量指数
17616.15-4124
17817.040136
17917.712147
18018.665159
183113.2812226
185116.7416272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B.英国粮食生产逐渐陷入困境
C.英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D.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8. 如表是关于1897年欧俄地区(俄罗斯欧洲地区)每一千名男性所对应的女性人数情况,(单位:人),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地区20—29岁30—39岁
农村11871074
城市654868
总计10651046
A.工业革命使大量女性走上工人岗位B.工业发展使得城市男性劳动力增加
C.当时欧俄地区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D.工业革命带来欧俄城市化进程加快
2023-10-26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暨玉林市一模)2024届三10月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9. 1872年马克思写作了《论住宅问题》,指出资本主义城市化进程导致住宅问题产生,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消灭城乡对立。恩格斯批判了蒲鲁东、米尔伯格等人的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解决住宅问题是不切实际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     
A.萌生了城乡共同富裕的理念B.旨在抨击改良主义者的空想
C.影响了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D.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0. 1922年,上海公共汽车公司广告宣称:“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来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旨在强调新式交通(     
A.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B.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C.加强了城乡之间的交流D.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1. 下图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有部门就业比重的变动趋势(1978—2016年)。造成这一变动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工业生产的自动化
C.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D.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2023-10-08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2. 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下列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②钢筋混凝土技术首次使用
③仓储式商场、超市出现   ④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如表为“迁居上海的原因”调查,主要的调查对象是1948年前迁居上海的部分人群,可知,吸引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因是(  )
   
A.交通技术的改善B.城市工业的发展
C.基础设施的完善D.居住条件的优越
2023-08-07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集中体现了(     
A.城镇化率的提高B.基础设施的发展
C.居住条件的改善D.社会问题的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清末民初的竹枝词体裁短小,文字浅显,通俗易懂,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时期中国都市千姿百态的社会风情。在下面文本框所列的“竹枝词”中,无法看出的历史现象是(     
A.社会平等现象的呈现B.实业救国思想的认同
C.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D.近代铁路建设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6. 联合国发布《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让市民生活更美好。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19世纪5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电梯
②19世纪60年代,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③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④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的现代技术得到了推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上海是亚洲最早拥有煤气灯的城市,有着“火树银花不夜城”的美誉。1865年,煤气厂开始供气,十盏人们没有见过的煤气路灯取代了原先的煤油灯,在上海南京路和外滩大放光明。这种新生事物的出现(     

A.展现出洋务运动的发展成果B.体现城市建设便利了市民生活
C.代表着民国社会生活新气象D.反映出国人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下表为大连城市建设大事记,这体现了城市化过程中大连(     
时间大事
1899年开始修建大型圆形交通广场(今中山广场)
1909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电车公司成立
1930年大连中央邮便局竣工
1932年沙河口净水厂建成
A.居住条件的改善B.基础设施的发展
C.社区服务的提升D.环境问题的恶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9. 厦门通商后,环境卫生的混乱导致外国人极度不满。1852年厦门英租界成立后,逐步对租界内房屋建设、道路清扫、粪污处理、传染病防治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改善了租界环境。由此可知,近代中国的租界(     
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B.完全模仿西方城市建设
C.对中国社会影响具有两面性D.专注于对传染病的防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0. 随着流入城市的人口不断激增,城市原有的住房不能满足需求,城市住房十分拥挤。由于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疾病流行。英国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是煤炭,其产生的煤烟尘和水蒸气相结合,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这说明( )
A.圈地运动使得城市的人口剧增B.城市化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C.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逐渐显现D.内燃机的使用加剧了环境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1. 1976年联合国在温哥华达成了一项关于改进人居质量的综合性规划。这项行动规划经参与会议的132个国家的代表一致通过,具体化为64条建议,涵盖六个领域:人居政策与策略;人居规划;机构与管理;住房、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服务;土地;公众参与。这项规划
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B.有利于世界各国居住环境的改善
C.说明城市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关注
D.表明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

五、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的都市,很多偏在沿海一带,且多以外国经济势力作中心,甚至被划定了许多租借区域。如天津、南京等城市,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超越行政疆域界线,与山东、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城镇发生唇齿相依的经济联系。天津开埠后,很快由一个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一天津卫和漕运枢纽、芦盐供应地,一跃而成为摆脱京畿附属地位的华北地区经济中心。从19世纪4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全新的海港城市兴起了,如香港和汕头,其他港市也有惊人的发展,最引人注目者为上海,长江下游的城市体系得以重建。

——摘编自涂文学《外力推引与近代中国“被城市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中国工业底子薄弱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国家确定了工业优先、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时期,为了给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国家限制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严格户籍管理、实行进城农民遣散制度等。一方面,这些政策让农村和农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一五”计划的科学制定和实施,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勇《我国新型城镇化模式转变:从单向发展走向双向均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城市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10-06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菁师联盟)榆林市靖边中学、绥德中学、府谷中学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经济与社会生活、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32题)

题型
数量
简答题
2
填空题
13
材料分析题
2
单选题
15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与社会生活
2
世界史
3
中国近现代史
4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简答题
10.8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20.8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二、填空题
30.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40.94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50.94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60.8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70.8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80.94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90.94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00.94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10.8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20.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30.8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40.8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50.8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三、材料分析题
160.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320.4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四、单选题
170.4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80.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90.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单题
200.65水陆交通的变迁单题
210.6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题
220.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单题
230.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单题
240.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单题
250.65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单题
260.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单题
270.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单题
280.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单题
290.4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单题
300.65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310.65城市化进程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