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河北卷)
河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3-08 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史学热点、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圭是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据《周礼》记载,在朝觐礼中,“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以作为各自的身份凭证,不同的人所执的圭是不同的。据此可知,周代的圭
A.使周王拥有了绝对的权威B.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色
C.是王权和神权结合的象征D.具有一定的政治等级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 春秋战国时期,贩运的商品除各地土特产外,手工业产品也是重要的商品来源,如布帛、盐铁、陶器、铜器、漆器等,有些商品甚至被转运到域外。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手工业的制作技艺世界领先.B.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方贸易
C.商品经济具有了一定的规模D.小农经济主体地位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唐初,尚书省“事无不总”,其事权与地位相当重要,(尚书省)都堂、六部、二十四司机构分工合理,编制完备,齐整划一,上下级的统属关系相当明确,三个层级间的管理幅度也较适中,形成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形结构。这一结构
A.使皇帝权力受到制约B.有助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
C.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D.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质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北宋时东京不再有坊和市的区分.许多交通便利的街巷,都有繁华的“街市”,其中东南西北四条御街最为热闹,行市、酒楼、茶坊、食店、瓦子等星罗棋布,行人摩肩接踵、昼夜喧闹。由此可见,北宋时东京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交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C.商品经济繁荣D.都城朝贡贸易空前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1596年,明神宗为解决财政危机,向全国派出大批矿监税使。经济上的横征暴敛,使市民运动风起云涌,从1599年到1620年共有30余次,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临清民变、苏州民变、武昌民变、福建民变等。这可以佐证当时
A.市民的地位发生根本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受到了有力挑战
C.经济发展依赖于政府政策D.市民意识的觉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1865年,英国人赫德在给总理衙门的文件中写道:“命大臣驻扎外国,于中国有大益处。”面对呼声,1875年5月,清政府在经历了三次遣使尝试后,发布上谕同意正式遣使,并于次年正式向外派驻外交使团。可见,晚清使节制度的建立
A.标志着清廷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B.推动了中国外交领域的近代化
C.反映了中国外交主权的完全丧失
D.使清廷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下图为20世纪初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发行的“特别水票”。这一做法
A.解决了城市发展的困局B.凸显出近代广告业形式的多样.
C.提高了民众的经济地位D.助推了社会生活领域的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刘鸿生被誉为中国近代“煤炭大王”“火柴大王”企业大王”,其创办的中国企业银行于1931年11月12日正式开业,企图以刘氏经营的企业为依托吸收游资,以充实企业资金的来源,但不久银行经营就转衰,此后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B.帝国主义减少了对华的资本输出
C.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历史绝境D.国民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救亡日报》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1937年8月创刊(下图为第一号),创刊伊始,“坚持团结抗战的旗帜和方向,把真实的报告给人民群众”,因此广受欢迎。《救亡日报》的创刊
A.践行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宗旨B.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
C.有利于全民族抗战局面扩大D.配合了“战略反攻”的适时开展
2021-11-19更新 | 202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名校2022届高三11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下表为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状况(1950-1956年)。这一状况在当时
单位:个、户(1950-1953年),千个、千户(1954-1956年)
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社数19130364415068114634994
其中高级社1110150.20.5312
初级社18129363415053114633682
参加的户数219161859029274852229716921111713
其中高级社323018402059124076874
初级社18715885718927279322851688134839
A.有利于国家重大经济战略的实施B.使国民经济的布局更加合理
C.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D.为纠正右倾错误提供了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在罗马法中,“身份是构成人格的要素,所有的人格是由身份所构成的,身份的减少导致人格的减少”。罗马法正是以人格作为法律主体适格的判断条件,以人身份的划分确立了社会的基本秩序与规则。可见,罗马法
A.确保了司法的有序高效B.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C.贯彻了公正至上的理念D.具有鲜明的阶级烙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某学者认为,欧洲之所以在近代能征服非洲和美洲,主要是由于“枪炮”“钢铁”和“病菌”。比如,西班牙168名士兵征服了印加帝国,并且俘获了印加帝国的国王,除了依靠枪炮利器等军事技术,天花病的流行也占据重要因素。这一观点
A.研究样本缺乏普遍性B.研究的视角过于狭窄
C.与唯物史观根本对立D.具备一定的史实依据
2021-11-19更新 | 362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名校2022届高三11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20世纪初,德国政府要求追加预算,但在帝国议会中遭到失败。为此,宰相比洛解散了帝国议会。后来,财政部国务秘书的征税提案又遭失败。比洛被迫于1906年6月提出辞职,宰相因在帝国议会中失败而去职,这在德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说明当时德国
A.君主立宪体制开始确立B.国会与宰相实现了权力制衡
C.议会的作用和力量增强D.皇帝的权威遭到强有力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4. 20世纪30年代,苏联国有工业企业、国营农场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工人获得国家支付的工资,可以凭票或货币通过国营商店或者合作供销社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集体农庄庄员则按照劳动一日累计量领取劳动报酬。这表明当时苏联
A.农业发展受到了重视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基本建立
C.新经济政策仍在实行D.劳动人民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5.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国会在国家安全管理上加强了政治安全的甄别,禁止任何可能反对美国政府或威胁其国家安全的外籍人人境。在国内安全管理方面,任何有反对美国政府嫌疑的美国公民将予以监禁,若属于外籍人,将被驱逐出境。美国国会这些举措的历史背景是
A.大国对峙的加强B.多极化趋势的显现
C.第三世界的崛起D.美苏争夺中间国家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夫日: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厉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纵难被坚执锐,有北面复匈奴之志,又欲罢盐、铁、均输,扰边用,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日: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本议》

材料二  19世纪60-80年代,洋务是指处理由于外国侵略所引发的事项。甲午战争失败后,人们慢慢把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借西法制器也叫作洋务了。到了20世纪初,梁启超写李鸿章传的时候,把李鸿章办理军事和民用工业的事情称作洋务。此后人们逐渐把引进西方机器生产的一套办法称作洋务。到20世纪30年代,洋务运动的名称出来后,洋务运动中的洋务,主要是指引进西方机器那样一种新政。

——摘编自张海鹏《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推行“盐、铁、均输”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所指内容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就国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60~1860年英国人均消费量(十年的平均数,按1851~1860年价格计算)

时间

国民生产总值

政府开支

(单位:百万镑每年)国内总投资

对外投资

个人消费

(百万)人口

(镑每年)人均消费量

1761-70

93

7

7.5

0.5

78

8.1

9.6

1771-80

98

7

9

1.0

81

8.7

9.3

178190

111

8

13

1.5

88

9.3

9.5

1791-1800

134

15

17.5

1.5

100

10.2

9.8

180110

161

25

17.5

-2.0

120

11.4

10.5

1811-20

203

26

22.5

5.0

149

13.2

11.3

1821-30

278

14

32.5

7.5

224

15.3

14.6

1831-40

372

12

42.0

4.5

313

17.5

17.9

1841-50

460

16

54.5

6.5

383

19.7

19.4

185160

610

25

61.5

20.0

503

20.0

22.9

——摘编自舒晓昀《投资、消费与英国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1875年宪法充分地反映了共和派和保皇派的相互斗争、相互妥协而达到的力量平衡。法国各政治派别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令它随着各种政治势力的变化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18763月,在新的众议院中共和派占多数,但参议院还掌握在保皇派手中。18781月,共和派趁参议院三分之一议员改选之机,赢得了参议院的多数。后来,共和派格列维当选为总统。至此,参众两院、内阁、总统职位已尽数被共和派掌握,共和派全面胜利的格局已然形成。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关于临时政府的组织形式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很大的不同,即改美国式的总统制为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孙中山本来是坚决主张总统制而反对内阁制的,他之所以赞同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显然有限制袁世凯专权以保障民主共和而维护民国的目的。在北洋政府的整个统治时期,除了短暂的两次流产的帝制外,名义上一直挂着民主共和的招牌,而实际上这个政权是官僚军阀的独裁政权。

——摘编自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共和派全面胜利格局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形式的变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前期,英国首相希思对英国的大西洋联盟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他试图以英美“天然关系”取代英美“特殊关系”,以利英国加入欧共体,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欧共体发展为独立实体,通过建构平衡的欧美关系令英国“两头受益”。由于这一时期美欧关系日趋紧张以及美国对维护其联盟霸主地位的坚定决心和尼克松一基辛格外交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等原因,希思虽成功引领英国加入欧共体,却在两次“尼克松冲击波”“欧洲年”与中东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上与美国发生冲突。受困于对美国的全方位依赖,希思最终不得不进行战略撤退,英美“特殊关系”得以再度复兴。“天然关系”是一种极具灵活性与弹性色彩的实用主义外交政策,它反映出一个中等强国振兴国家的强烈愿望与努力。

——摘编自梁军《爱德华·希思对大西洋联盟政策的调整与英美关系重构》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交战略呈现出“不变”与“变”的交织,下表列举了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四个阶段。

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中国的外交战略
阶段目标表现
美苏争锋,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联苏反美“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显现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反美反苏)”
新兴力量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联美遏苏“一条线(从美国到日本等国),一大片(线外国家)”
两极格局结束,“一超多强”局面形成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奉行不结盟政策、全面对外开放等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英美关系的变化,并简评英国构建英美“天然关系”的努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国外交战略的“不变”与“变”,并说明“变”的主要依据。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史学热点、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经济史(旧)
4
史学热点
5
中国近现代史
6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单题
20.4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单题
30.4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40.4宋元的商业 单题
50.4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单题
60.4对外交往单题
70.65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单题
80.4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单题
90.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单题
100.4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单题
110.4罗马法的评价单题
120.4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单题
130.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单题
140.4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单题
150.4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4洋务运动
180.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190.4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走向联合的欧洲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三、论述题
170.4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