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4月月考试题
河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4-04-16 10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周太王古公亶父有意传位给第三子季历,其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便主动让国,一同出奔“荆蛮”,建立国家,自称“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史称“太伯奔吴”。这一事件(     
A.催生了华夏认同观的产生B.导致宗法制基本原则的崩坏
C.扩大了分封制的适用范围D.推动中原文化向江南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东汉时期,诸多地方宗族组织成员通过服膺儒学,与国家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由通经而以察举征辟进入官僚队伍,实现了宗族势力的官僚化、士族化。据此推知,东汉宗族势力的发展(     
A.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B.影响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生态
C.规范了地方基层治理D.促进了儒家学说的广泛传播
2024-04-27更新 | 29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北宋政府规定,本路籍贯者不得担任本路一级长官,也不得在家乡州县任地方长官;后来又增加一条:禁止官员在自己产业(田产)所在地任官;北宋晚期,回避法又增加了新内容,即官员必须回避在长期居住的州县任职。宋代回避制度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确保吏治清明C.强化地方治理D.践行民本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道:“物有贱而必须(需),坐穷负贩。四海之内,南资舟而北资车。梯航(翻山越海)万国,能使帝京元气充然。”这一认识(     
A.阐明了士农工商之间的关联B.旨在批判明朝海禁政策
C.强调了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性D.根源于西学东渐的影响
2024-04-26更新 | 19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鸦片战争落幕之际,北京的一批士大夫建立了纪念顾炎武的祠堂,并定期会祭。他们不满当时的世风士习,认为士人并没有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所以才会有战争的失败。呼吁士大夫结成政治性的联盟,以战胜外来的威胁及内部的腐败力量。据此可知,顾祠会祭活动(     
A.推动了维新派的迅速崛起B.激发了社会民众的爱国热情
C.体现了士大夫的思想觉醒D.折射了文化下移的发展态势
2024-04-26更新 | 24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下图是1900年3月刊登在《美国周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代表美国的山姆大叔背负着沉重的工业商品,其中包括火车、钢轨、农用设备、药品、电报、电话等,而身穿龙袍代表清政府的人站在岸上表示欢迎。该漫画反映出(     

A.美国积极推进中国近代化B.美国意欲侵占中国市场
C.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朝廷D.列强宰割中国同盟形成
2024-04-19更新 | 25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7. 如表是1931年9月24日和25日,《中央日报》报道内容节选。这些报道旨在(     
《中央告诫同胞团结御侮国联理事会主张公道》“我国在国际方面,渐趋有利”
《国联决议日本撤军》日本代表在会上“面色灰白,状殊疲乏吸雪茄”,国联“申请避免扩大形势,并要求日本即将军队撤退至原地”
《各国不满日本暴行》“英报主张国联干涉”“美国政府深刻注意”“法国激烈反对”
《国联劝告撤兵后日内阁急思转圜》日本“政府现正考虑国联来文,预料日内即将答复,声明日本愿撤兵至区
域”,并称“国联秘书处今日宣布,行政院将再召特别会,讨论满洲事件”
A.转移国内的舆论焦点B.凸显国民党在国际上的地位
C.促进民众的政治认同D.利用外交手段解决中日争端
2024-04-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4月月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根据2024年3月提交两会审议讨论的两高报告统计,一年来,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9万件,同比增长1.8%;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1.8万人,同比上升40.8%。这反映出(     
A.全民知识产权意识提高B.知识产权的相关法规得到完善
C.社会营商环境面临挑战D.政府重视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在11世纪之前,虽然拜占庭先后受到波斯萨珊王朝、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压力,但是每当遇到战争,他们就会在附近开辟新的贸易路线,贸易一直没有中断。这表明,拜占庭(     
A.海军的实力强于周边国家B.注重拓宽贸易范围
C.贸易受益于地理位置优越D.文明程度相对较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16世纪20年代,当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梵蒂冈的神职人员,反而成为他们和上帝之间的阻拦了。这促使宗教改革(     
A.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霸权B.推广了印刷术的使用
C.加剧了德国的分裂割据局面D.提高了农民文化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20世纪30年代,英国建立了外汇平准基金,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阻止英镑价格上扬;美国则放任美元贬值,以保持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公平份额”,并大力实施黄金购买方案;法国则将剩余外汇储备兑成黄金接受挑战。这些措施(     
A.促进了各国的经济恢复B.导致了法西斯国家的崛起
C.提高了黄金的货币地位D.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在战争问题上,被称为“新欧洲”的国家,倾向于支持美国的立场;而被称为“老欧洲”的国家则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表示担忧,并主张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拉克问题。这一事件,反映了(     
A.欧洲走向分裂的必然性B.国际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
C.美元霸权地位得到巩固D.恐怖主义导致了地区动荡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世纪宋代新儒学是一场儒学复兴运动。这场运动源于各方面思想资源的促成,佛老之学及魏晋玄学等外源因素需消化以外,儒学内部如汉唐经学的思想资源对于新儒学回归经典的创新更有直接关联。中唐思想文化特别是“是经疑传”等经学新风气,推动了唐宋之际“疑经改经”的思潮发生,新儒学通过创造转化汉唐经学知识的固有范式,实现了“经学理学化”的诠释学转向。最终,朱子学建构了一套“四书学”及“家礼学”的新典范,标志着新儒学“经典世界”的全面重建,有力地推动了儒学在哲学、经学及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摘编自吴震、金瑞《宋代新儒学与经典世界的重建》

材料二   考其所以蓬勃进步之由,实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了变动,已呈现出资本主义活跃的前期形态,因而反映在思想的争斗上,一方面否定着旧的静止的烦琐的和专制的思想,另一方面则在创造着新的实践的科学的和民主的思想。

——摘编自杨荣国《中国十七世纪思想史》

材料三   五四运动使中国迎来了“社会改造”的时代。在“社会改造”的语境之中,“主义”在高度关注中“崛起”,并成为“社会改造”的根本性问题。于是,时人对于“主义”的认知和解读,皆与“社会改造”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主义”因“社会改造”而崛起,故而“主义”又与从事改造社会的社团发生联系,并成为引领社团前进方向的根本要件,这又导致社团中关于“主义”的论争,继而使社团因“主义”不同而分化。但“主义”一旦进入中国并置身于“社会改造”话语体系之中,也就具有某种相对的独立性,并出现了“主义”的“本土化”趋向,从而最终促进了作为“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逐步地建立其话语权势。

——摘编自吴汉全《五四时期“社会改造”话语与“主义”的崛起—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新儒学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思想界发生变化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时期社会改造的特点,并简析其进步性。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同情自由主义,但绝不等于它会提供支持。在美国内战当中,北方代表工业资本,政治上更加自由主义;南方还实行蓄奴制,使用黑人奴隶。那么如果按照意识形态,英国应该支持北方,但实际上英国支持的却是南方。因为英国纺织业用的棉花基本上都来自美国南部,支持北方的话英国就没有棉花可用了;美国北方的工业潜力太大了,如果北方获胜,那么英国的工业将碰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所以英国给美国的南部各州提供各种援助,甚至还帮着造军舰。但是,英国对南方的支持有一条明确的底线,那就是绝对不能军事卷入。所以当北方的联邦政府用海军封锁南部各州海岸,南方的棉花运不到英国的时候,占有绝对优势的英国海军也没有去突破封锁。

——摘编自徐弃郁《英国简史》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于对国内主要矛盾和国共内战局势的系统性认知和整体性研判,党对这一时期的农地政策进行了策略性调整,即在具体政策实践中支持农民的土地诉求,但并不公开宣传这种“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实践。这一策略性表达的主要目的在于,既保持同农民阶级的密切联系,又避免过早刺激反动派的警惕性。而内战形势的逆转使得决策者的整体认知再次发生转变,领导集体认为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随后出台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材料二   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所需要的原始积累主要来源于农业剩余。然而,小而分散的小农经济无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提供农业剩余。决策者由此而形成的基本认知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上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将农民和土地有效地组织起来,可以解决传统小农经济的分散化劣势,而农业合作化正是对小农经济进行组织化改造的重要方式。通过制度化的“以农补工”,农业合作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当然,这是只是农业合作化的一个面向,其另一个现实考量是消除农业经济两极分化。

——以上均摘自万方亮《认知视角下中国农地政策的百年演进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农地政策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时期我党调整农地政策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中国近现代史
4
经济与社会生活
5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单题
20.65东汉的兴衰单题
3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单题
40.65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单题
50.65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单题
60.4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单题
70.4局部抗战单题
80.65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单题
90.65拜占庭的兴衰单题
100.65宗教改革单题
110.4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单题
120.65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65儒学的复兴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50.6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大改造
三、论述题
140.4美国内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