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押第9题 新中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吉林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5-05 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 1952年12月以后,北京等一些城市陆续出现蔬菜供应困难。对此,陈云指出:“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问题,其意义绝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强调了(     
A.调整城乡关系的艰巨性B.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C.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性D.缓解粮食短缺的紧迫性
2023-09-15更新 | 269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高考辽宁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 1950年9月,中共中央将《关于东北工厂迁移问题的意见》下发到东北局,10月初,东北南部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兼有部分轻工业的23家工厂正式向北迁移,一个月之内相关设备和人员全部到位。这一举措是为了(     
A.平衡地区差异B.调整工业结构C.应对朝鲜战争D.恢复国民经济
2022-10-27更新 | 404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3. 新中国成立后,扫盲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各地创造出“车间学校”“地头学习小组”“炕头学习小组”以及“民教民”“亲教亲”等教学方式,除了识字还包括爱国爱党等内容。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由80%下降到了52%。据此可知扫盲运动(     
A.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展开B.有助于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培养了高素质劳动人员D.目的是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
2024-04-01更新 | 348次组卷 | 5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高三2024届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1964年,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一线大城市现有的续建项目不得扩建,尽早收尾;军工和机械工业能迁移的应有步骤地向二线、三线地区迁移;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不得集中在某几个城市。这一决策(     
①实现了工业结构的平衡发展②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③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需要④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4-04-09更新 | 28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省和上海市地方土地改革法的比较情况。这反映当时的土地改革(       
        颁布时间
类别
1950年2月1951年3月
适用范围河南省广大农村仅限于上海城市周边的郊区地区
相关内容更多关注地主、旧式富农兼营工商业的土地。更多涉及工商业者的土地,很多内容与外侨、华侨有关。
A.延续建国之前的基本办法B.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C.依据各地实际制定具体政策D.缺乏周密和健全的组织领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图为1957年4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题目为《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成绩辉煌》的文章,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已经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B.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决策
C.工业落后的面貌逐渐改变
D.为三大改造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2024-03-27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等20部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纪录片。这(     
A.深受对外关系政策的影响B.体现社会主义新时代风貌
C.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北地区的许多农民利用便利的通勤车到城里售卖自家农产品,并捎回紧俏商品,日渐形成独树一帜的东北早市文化。由此可知东北早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B.居民较强的晨间消费需求
C.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D.工业化城市化大规模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际粮食市场上,每斤大米大约相当于2—2.5斤小麦。据统计,中国在1961—1965年期间共进口粮食547亿斤,出口127亿斤,在这出口的127亿斤粮食中,除了少量的大豆、杂粮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大米。中国此举(     
A.促使国民经济全面恢复B.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C.对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0. 王桧林的《中国现代史》一书中某一章节提到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整顿、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斗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等内容。据此可知,这一章节内容的主旨是(       
A.国民经济亟待恢复B.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C.实现中国统一大业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024-03-21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1. 1951年4月1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的命令,中国人民银行限期以人民币回收东北银行发行的地方流通券,收兑比价规定为以东北地方流通券9.5元兑换人民币1元,东北银行也改为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此举旨在(       
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B.适应抗美援朝需要
C.整治货币领域乱象D.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出现的典型精神。这可用于说明(       
大庆精神爱国、创实、奉献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
抗击新冠疫情精神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A.新生政权的政治教育成效较显著B.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以实现
C.新中国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D.中国时代精神特性与共性并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1956年,毛泽东指出,对敌人应“实行专政的'大民主’”,而“人民内部的问题和党内问题的解决的方针,不是采用大民主而采用小民主”,即微风细雨般的进行思想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这一思想(     
A.适应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B.意在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C.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D.折射出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1961年,在刘少奇等人提议下,经毛泽东同意,中央重新成立了中央财经小组,由陈云任组长,陈云上任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对1962年计划进行大幅度调整,采取关厂、并厂,缩小规模等办法调整工业,加强农业,增加粮食生产。这些措施(     
A.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B.在我国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致力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D.是对“大跃进”运动的完全否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1950年3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春耕生产的指示》,规定:允许地主继续经营原有土地,地主在减租后向农民收租是合法的,允许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劳动,同时就奖励精耕细作、保护耕者收获权利、发放贷款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由此可见,人民政府(     
A.努力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困难B.团结地主阶级投身于工业建设
C.把农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D.致力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新中国成立后,党内一部分干部中存在要挤垮私营工商业的错误倾向,致使私营工商业出现商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营业亏损等困难,关店歇业逐渐增多。毛泽东同志针对错误的思想观念,进行了及时的教育、批判和纠正。毛泽东采取保护私营工商业措施,旨在(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稳定物价和土地改革
C.恢复经济巩固政权D.实施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