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湖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10 9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选修(旧)、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 在谈及西周的封建制时,唐朝官员长孙无忌说:“缅惟三代封建,盖由力不能制,因而利之”,“自五帝以来,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东方”。据此可知西周推行分封制(     
A.旨在通过怀柔政策加强周天子的统治B.直接实行了东方地区的先进政治制度
C.加强了周天子对东方地区的直接控制D.实现了由部族国家向疆域国家的转型
2023-05-08更新 | 238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河北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下表为汉代御史大夫的设立与演进概况。这一概况的形成是源于(     

西汉初年“银印青绶”,“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任重职大”
西汉末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
东汉初年“掌⋯⋯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及“四方水土功课”
A.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C.君主专制能力的保证D.御史大夫和丞相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3. 秦汉时期,郡县称为中国,郡县之民或称为中国人,或沿袭先秦传统称为华夏人。到南北朝中叶,“汉人”通行于南北方,从“中国人”中分出“汉人”的族称。而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如石勒、苻坚等都自居“中国皇帝”,甚至自居“中国正统”。这一现象折射出(     
A.各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相当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增强D.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在扩大
2023-04-29更新 | 632次组卷 | 7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宋代法律就田宅买卖契约进行的明确规定:第一步先问亲邻,在同等交易价格原则下房屋亲邻拥有优先购买权;第二步,订立契约,缴纳契税,官府在契约上加盖官印;第三步过割赋役,官府在双方赋税账簿内进行变更登记;第四步交产离业,出卖人将田宅交付给买受人。这说明宋代(     
A.重视社会成员平等的经济关系B.政府严格控制民间的商品买卖
C.征收契税是此项法律的出发点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经济法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清朝统治者延续和利用蒙古族传统的会盟制度,盟旗制度下的会盟内容为"简稽军实,巡阅边防,清理刑名,编审丁册",盟长是理藩院和各旗札萨克的中间联络者,无权干涉各旗札萨克对本旗的行政管理工作。盟旗制度(     
A.有利于加强对各旗监督B.促使蒙古和内地制度一体化
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体现了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1874年,日军兴兵侵华,左宗棠一方面指出“整理水师”“监造轮船”的必要性;同时,强调沿海民间武装“渔团”是“自卫身家”“御外侮”的组织,反对清政府内部屡起的裁撤渔团的动议。这表明左宗棠(     
A.偏重靠民间力量抗击侵略B.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
C.主张“海防”重于“塞防”D.注重构建兵民联合御敌体系
2023-04-26更新 | 341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7. 下图为民族资本家张謇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20年代左右创办的主要工业企业及其布局行业。该行为(     

A.延续了洋务运动的企业经营理念B.全面实现了实业救国的抱负
C.推动中国工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D.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经济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县、区苏维埃政府只设土地、财政、劳动、军事等工作部门,工作人员没有工资报酬,只领取少量生活费。政府工作人员均须在不妨碍政府日常工作的条件下,亲自下田,去帮助政府近旁的红军家属及缺乏劳动力的贫苦农民群众耕田。这些举措(     
A.有利于缓解边区的财政压力B.密切了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建政原则D.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历史档案展现了1939年2月前中共在河北邢台农村开展几次群众性运动的概况:首先开展反毒禁赌运动:其次开展反贪污、反摊派斗争;再次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围绕上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层政权建设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唯一主题
B.对农村的社会改造是争取民众支持的重要一步
C.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根据地的核心步骤
D.民众的组织与动员是巩固统一战线的主要措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1952年夏,根据对山东地区32个县农户的调查显示,“农民的实际收入平均每户四百零九万元(注:旧币一万元等于新币一元),除去全年生活生产的费用及其他支出外,每户可以剩余二十七万八千元”。“绝大部分农民已摆脱了‘糠菜度日’的生活,不仅有吃有穿,而且一般地都有了余粮”。这反映出当时山东地区(     
A.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B.合作化激发农民生产热情
C.农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D.生产关系的调整效果明显
2023-04-28更新 | 767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促成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体制逐步转型B.政府干预日趋过时
C.产业结构得以优化D.市场经济正式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14世纪,英国约克郡一名丝绸商因拒绝行会检查官检查自己的秤砣,遂被行会到市长处控告其违反行会章程。尽管该商人申辩自己是无辜的,12名陪审员仍然认定其有罪,随后市长、市议员和市政官便对该商人进行罚款处理。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城市的司法权由行会掌控B.城市治理出现近代化趋向
C.行会阻碍了城市商业的发展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B.商业革命的影响
C.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D.价格革命的冲击
2023-05-07更新 | 1917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4. 英国议会的主权地位,保障了英国议会的立法权不受其他机关对其合宪性提出的挑战,而且似乎所有国家大事的最后决定权都牢牢地掌握在议会下院手中。但是,英国《议会法》中保留了上议院的延搁权,使下议院提出的具有时效性强的议案因一年的搁置期而失去意义。这体现了英国(     
A.民众参政议政意识在不断增强B.议会下院权力的被制约性
C.议会权力结构中存在妥协因素D.权力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如图是1947年6月5日出现的新闻漫画《来自德里的黑马》。漫画中,一匹来自德里的黑马被一分为二,分为“印度斯坦”(Hindustan)和“巴基斯坦”(Pakistan)两部分。骑士路易斯·蒙巴顿爵士将标有“自治领先地位”的马鞍盖在马的身上,作者给漫画配的文字是“有这个马鞍盖在马身上,没人会关注其他事情的。”这反映当时(     

A.殖民主义统治在亚洲的最后结束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C.内外交困迫使英国改变殖民策略D.印巴分治确保了南亚的稳定和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2018年达沃斯年会期间,美国某大型企业创始人通过媒体发声:“(美政府)认为‘美国优先’比非洲的稳定和善意所带来的长期利益更重要,这一想法是危险的。”他还称,中国等其他国家仍留在非洲大陆,他们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这主要反映了(     
A.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模式遇到瓶颈B.跨国资本与美国政府的利益分歧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广泛认可D.全球治理体系内在缺陷的外显化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家风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以民为本、重视民生成为此时王室家风中的重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学习贯穿于家庭教育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子对其子孔鲤的过庭之训,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汉朝以来,立德修身、重视治学、学而优则仕的家风逐步形成,大量家训开始出现,譬如汉高祖刘邦遗嘱《手敕太子文》,教导其子刘盈要“读书练字,尊老用贤”。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但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家风文化仍然占据主流,忠孝礼仪、读书修身、勤俭节约仍旧是传统士族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曹操的《诫子植》。除了诫子文书之外,《颜氏家训》的问世意味着我国拥有了第一部系统成熟的家风教育文献,直接推动了我国家风文化在民间的大发展大繁荣。李唐帝国时,家风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是“重视知识、读书论学”,这得益于文官科举选仕制度的确立。

宋明时期,出现大量家训读本,如司马光的《家范》、陆游的《放翁家训》等,内容涉及忠君爱国、读书学习、修身立世、礼仪规范、勤俭节约、齐家守业等,集中体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家风的主要内容。宋明时期,以儒家家风为主体,以商贾家风、女子家风等为有益补充,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具备了成熟完备的理论形态。

——摘编自张贝:《历史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风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家风传承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8. 【近代中国留学与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一   1872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监督陈兰彬等带领下启程赴美,在此后的三年,又有90名幼童分批赴美。他们年龄最大者16岁,最小者10岁。中国第一波留学运动后因封建守旧人士的破坏而半途夭折,但这批留美学生日后大都成为中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有学者统计,这批留美学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业者有30人,其中矿师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者5人,其中大学校长2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外交官12人,外交总长1人,内阔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从事海军者20人,其中海军将领14人。

材料二 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中国学生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中国人前往日本留学的多数是青年学生,也有王公贵族、秀才举人、在职官员,甚至缠足女子、白发老翁亦不甘落后。有的夫妇同往,有的父子、兄弟相随,还有全家、全族留学的情况。

在留日学生中间,许多人参加了革命组织或改良运动。孙中山的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早期骨干也以留日学生为主。其他如光复会、自立军,也都以留日学生为主要力量。后人曾对此评价说:“当吾华似醒非醒、初醒之际,新欤旧欤彷徨奠定之时,有日本留学生之书报,有日本留学生之詈骂,有日本留学生之通电,以致通国之人为之大醒。已明者因而更明,顽固者因其詈骂而醒悟,前进者有其驱策而更前,后退者有其鞭策而前进。”

——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19世纪70年代幼童留美的特点与20世纪初期留日运动出现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分别阐述这两次留学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3-05-11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名校2023届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移民运动,既有美国的“拉力”作用,又有欧洲的“推力”影响。产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导致欧洲国家开始发生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西欧、北欧各国意识到人口外流可以减轻国内人口过剩的负担,因而逐渐取消了限制移民的法令和措施。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工业革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急需大量熟练技工和廉价劳动力。此外,美国的西进运动,更为移民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19世纪上半期,不少人为逃避欧洲封建国家的政治和宗教迫害,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陆月娟《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多次修改移民法,为各国科技人才进入美国大开方便之门。19461974年,美国共引进包括世界级科学巨匠、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外高级人才24万人。19691979年,美国还从发展中国家接收了50多万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特长的移民。……新移民能够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他们在其工作、交往、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非常“美国化”的,也能够在社会网络和生活社区中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

——摘编自孙传忠《美国引进人才的举措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欧洲向美国移民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移民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3-04-18更新 | 8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部百年党史,是一部理论创新,民族复兴与文明重生、相互交织的历史,是一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交响乐,也是一曲“两个结合”的合奏。

时代代表人物事迹
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将马列理论与传统哲学相融通,用民族形式表达马克思主义观点,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基础。孕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建设和实际“第二次结合”,在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理论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 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极大丰富和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

——摘编自政协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历史脉络》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时期,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选修(旧)、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
2
中国近现代史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世界史
5
选修(旧)
6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分封制单题
20.4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单题
30.4少数民族内迁单题
40.65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单题
50.4疆域的奠定 单题
60.4洋务运动单题
70.4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单题
80.4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单题
90.4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100.4土地改革单题
110.6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120.4中世纪城市自治单题
130.4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单题
140.4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单题
150.6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单题
160.4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4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80.4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
190.65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三、论述题
200.4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