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5单元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训练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18-02-20 1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 近代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紫光阁铁路D.京张铁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 牵引动力由畜力、人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①火车②人力车③自行车④电车
A.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它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资源;
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8-02-20更新 | 6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0年吉林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4. “初犹缓缓,数秒后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驰而过,不可逼视。”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下了他1866年赴欧洲考察第一次乘坐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该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     
A.汽车B.电车
C.火车D.马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     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7. 竹枝词是一种由民歌发展而来的文人诗体,它具有通俗易懂、不拘格律、以诗存史等特点。有两首这样写道:“靠左边行分两旁,章程订立本周详。马车别有通融法,飞走中间亦不妨。”“一平马路真如邸,信步行来趣更奢。眼底耳根两清净,从今不见破骡车。”对上面的两首竹枝词解读正确的是
A.传统交通工具完全被新式交通工具取代
B.出现了顺应时代特点的道路交通规范
C.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风俗造成严重冲击
D.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依赖进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2019-04-17更新 | 613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0年河南临颍二高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20世纪初,实业家张謇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C.通过电话了解
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信息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10. 清政府主持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
A.上海B.台湾C.南京D.北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对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
A.火车B.轮船C.电报D.汽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有人写诗描述19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现于上海的一种新事物:“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此器”应是(   
A.电灯B.电报C.电话D.电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5. 学者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指出:自上海开埠以后,人们时常会说到上海在传递西学、文明输入方面的作用,称上海为“新文明之出张所”“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近代上海这一独特地位的有
①李鸿章主持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②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③梁启超主笔《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强     
④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掀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民众揭帖

材料二1878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激烈反对。两年后,从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材料三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太后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材料四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清政府面对新式交通工具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的看法?

(3)据材料四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积极影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经济史(旧)、文化史(旧)、政治史(旧)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史(旧)
2,3,4,5,6,7,8,9,11,12,13,14,16
2
文化史(旧)
3
政治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单题
20.85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单题
30.85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单题
40.85两次工业革命单题
50.8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单题
60.65交通工具的发展单题
70.64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单题
80.65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单题
90.85邮政和通讯单题
100.94单题
110.85水运与航空事业的发展单题
120.85水运与航空事业的发展单题
130.65邮政和通讯单题
140.85邮政和通讯单题
150.85“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康梁维新思想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4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