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民版2018届高二历史选修4专题4.2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
广东 高二 课后作业 2018-04-03 28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选修(旧)、文化史(旧)、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表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已同清王朝彻底决裂的事件是
A.上书李鸿章
B.兴中会成立
C.广州起义
D.惠州起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孙中山把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这一纲领
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
C.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提出了彻底的土地纲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020-09-16更新 | 140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0年山东省东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材料二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

材料三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材料四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材料五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一人所讲,不能过五分钟之久。……如有言过其时者,主座当起立敲案或摇铃,且曰:“言者之时间已过”,以止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何认为国民学会开会是实施民权的第一步?

(2)孙中山认为开会应该在哪些方面遵循规则?(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不能摘抄原文)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是怎样理解民主的内涵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5.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搜集到一则材料,就辛亥革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的看法产生了分歧。

材料一(甲)民国初年,全国报馆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乙)民国三年,某君遇见一个老农,该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逐问其国籍。该君回答“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该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请回答:

(1)甲、乙两位同学依据各自所搜集到的材料,将可能分别得出怎样的结论?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你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

(3)你认为在运用史实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选修(旧)、文化史(旧)、政治史(旧)

试卷题型(共 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
材料分析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选修(旧)
2
文化史(旧)
3
政治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孙中山单题
20.65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单题
30.85辛亥革命的评价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40.65孙中山
50.65辛亥革命的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