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练习1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18-11-03 29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世界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但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这种需求引起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开发出商业用途的蒸汽机。这说明
A.英国人比埃及人更注重科研
B.英国科技推动了经济发展
C.社会生产需要激发科技创新
D.蒸汽动力认识有渐进过程
2017-06-01更新 | 851次组卷 | 30卷引用:四川省树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下图中的机器
A.是英国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B.使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
C.成为一切生产部门的“万能原动机”
D.标志着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在18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这说明
A.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
B.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C.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
2017-11-14更新 | 1210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蒸汽机刚出现时工艺水平很差、制造和维修存在很大问题,又缺少合格的机械师,瓦特也不是每次都能修好机器。到1830年,还有l/3的棉纺织厂以水为动力。直到机械学科出现,这种情况才有所缓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瓦特蒸汽机的效率较低B.理论发展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C.工人阶级自发抵制机器D.科学研究缺少普通民众支持
2019-11-15更新 | 533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英国科学史家德萨格利斯在其著作《实验哲学》中认为:他们(蒸汽机的发明者)既不像哲学家那样能够了解原因和理由,也不像数学家那样能够算出各部分的比例,他们十分幸运地能够碰巧找到了他所索求的东西。这说明蒸汽机的发明
A.基于实践经验的积累
B.体现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借鉴自然科学新成果
D.凸显发明者的哲学思辨
2017-03-03更新 | 24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学业水平模拟(三)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860年,斯旺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在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上述史实告诉我们
A.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
B.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入百姓家
C.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
D.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
2019-06-04更新 | 572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7.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B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当时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成果
C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开启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明引发了发电机、无线电的发明促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A.A
B.B
C.C
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
A.基本实现了电气化
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
C.成为工业革命中心
D.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一书中说:“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材料旨在说明
A.罗斯福新政是一次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失败尝试
B.科技革命是推动干预经济机制建立的真正动力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D.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2017-08-12更新 | 978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育英中学2017届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对材料解读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A.因特网对每个国家利弊参半
B.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C.因特网的发展会突破法律限制
D.因特网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政府
2017-03-10更新 | 47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第一次联合调考(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如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发展相对疲软
B.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猛
C.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D.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2020-05-18更新 | 30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麦克卢汉(首次提出“地球村”一词)认为,“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小了,而是指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此,下列最有利于“地球村”出现的是
A.
B.
C.
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图所示为2016年参与新春“网络红包”活动的受访中国手机网民参与目的分布。这主要反映了
A.中国网民规模的扩大
B.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
C.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手机日益受到广大网民青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发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为这次科技革命提供直接推动力是
A.世界各国经济发展B.第二次世界大战C.各国对科技的重视D.两极格局的建立
2018-05-04更新 | 36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人有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事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例如: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QQ是互联网+通信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互联网已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互联网发展颠覆了传统行业
C.互联网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D.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行业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017-05-04更新 | 654次组卷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世界科技的进步谱写了光辉的篇章。?20世纪的世界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其中的“新四大发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激光器,又彻底改写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

1938年,物理学家发现重原子核裂变。1942年6月,美国政府启动了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原子武器制造计划。该计划耗资20亿美元,投入13万人,历时三年。到二战结束时,原子弹试制成功。1954年,莫斯科附近的奥布宁斯克原子能发电站投入运行,标志着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到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崛起,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异常迅猛。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开辟了信息新时代。?当前,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的研究方兴未艾。??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科技革命的影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世界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史(旧)
1,6,8,9,11
2
文化史(旧)
3
世界史
4
经济与社会生活
5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20.65现代信息技术  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单题
30.4“蒸汽时代”的到来单题
40.65“蒸汽时代”的到来单题
50.65“蒸汽时代”的到来单题
60.6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70.64新思想的萌发单题
80.6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90.65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最优选择题
100.65现代信息技术  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单题
110.6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产业的兴起  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单题
120.65现代信息技术  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单题
130.65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单题
140.65现代信息技术  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单题
150.65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65现代信息技术  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