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19-01-24 20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曰:“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由此可知,三者都
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
B.认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3. 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表现为
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②伴随封建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
③出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
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著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维护“大一统”的需要
C.道学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称赞“南方谈话”是“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A.解决了推进改革深入开展的关键问题
B.正式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经验
D.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6.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2019-01-30更新 | 2973次组卷 | 87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下列对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触及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
B.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的倾向
C.有利于新文化的传播
D.儒家传统思想没有合理成分
2019-01-2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家乡情民族风歌曲《六尺巷》:“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街坊邻里常相敬,一段佳话永流芳……”该歌曲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出自同一学派
A.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B.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C.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D.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达尔文之主张,谓世界仅有强权而无公理……我人诉诸良知,自觉未敢赞同,诚以强权虽合于天演之进化,而公理实难泯于天赋之良知。故天演淘汰为野蛮物质之进化,公理良知实道德文明之进化也。”孙中山的以上观点
A.对进化进行分类以批判殖民侵略的正当性
B.从道德尺度高度评价了资本主义的进步性
C.试图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延伸到人类社会
D.提出中国应顺应天演法则以求民族自强
2019-01-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被新兴地主阶级所采纳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孔子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思想不感兴趣
2016-12-12更新 | 26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
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
B.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C.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019-04-18更新 | 20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考前提分冲刺练六:中国近代精神文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为此“他们”
A.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
B.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
C.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D.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直接简明,容易激活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和超越的批判精神,明中期以后迅速传播开来。这说明
A.经济生活影响市民价值取向
B.心学已经取代了程朱理学
C.心学适应君主专制强化需要
D.科举制推动了心学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材料对“刑德”的释读说明
A.儒家重视德治
B.法家主张刑德并用
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D.墨家反对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
A.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C.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
D.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据此,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材料中“争”的实质是( )
A.确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B.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C.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D.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
2021-03-15更新 | 223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6届安徽泗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9. 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西亚各国的历史,并在《大宛列传》中记载了中国人最早得到关于西方世界的信息。这些记述表明《史记》
A.作者考察过这些地区
B.主要记载了亚洲历史
C.是一部杰出世界历史
D.具有独到的世界眼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向来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这说明
A.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
B.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
C.维新思潮推动文学形式创新
D.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1. 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由此可见,明代小说
A.开始使用通俗生动的白话文
B.与近代政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C.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D.重在追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
2019-01-21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严复在1913年发表的《思古篇》中写道:“……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而形而下者非所重也。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材料表明严复
A.重拾“中体西用”思想
B.质疑中国之“国性民质”
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文明
D.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1942年7月1日,朱德在《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的文章中指出:“今天我们党已经积累下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正确地掌握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并且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该理论形成的关键在于
A.中共坚持武装斗争
B.始终依靠工农群众闹革命
C.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1920年8月,上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这表明当时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26. 在“轴心时代”,辩论在东西方都成为了思想家阐明观点的有效方式。

材料一   人们在《孟子》中可以发现某些辩论方法和逻辑范畴的实际而具体的运用。孟子运用这些方法,乃是由于不得已的原因,而不是相信它们是通向真理的正确方法。

在秩序混乱的世界上,他必须用那些方法来捍卫孔子视野宏阔的通见,而这种通见却被有些人用来把人们引向邪路。不过,假如在秩序混乱的世界上很容易用“逻辑”和辩论法把人们引向邪路,那么,实际上同样的工具至少有如下优点:如果使用得法,它也能提供正确的东西。

——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材料二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开始了一场知识革命。它与雅典民主的高峰期相伴。公民的权势上升、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导致了对旧的思维方式的反动。新知识倾向的倡导者首推诡辩家。有些诡辩家谴责奴隶制和希腊人的排他性。有些则是自由、民权与实用、进步观点的斗士。然而,诡辩学家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个人主义,不可避免地激起强烈的反对。

——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孟子和希腊诡辩家采用辩论方法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诡辩家对辩论方法的运用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27. 建立宪政、走向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但宪政思想的启蒙与渗透却比这要早……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因而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立宪,明确提出了宪政问题,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超越了“器”和“用”层面的局限,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注:宪政即“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历程。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

试卷题型(共 2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5
材料分析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文化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政治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94儒家  法家  墨家、法家的思想单题
20.65儒家单题
30.9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单题
40.65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单题
50.65邓小平理论单题
60.85儒家单题
70.85儒家单题
80.6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单题
90.4儒家单题
100.65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单题
110.85儒家单题
120.65新三民主义单题
130.65新文化运动单题
140.65陆、王心学单题
150.65法家  墨家、法家的思想单题
160.65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单题
170.65“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单题
180.65“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单题
190.85文学成就单题
200.65康梁维新思想单题
210.65明清小说  小说与戏曲 单题
220.65严复与《天演论》单题
230.65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单题
240.6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单题
250.65新三民主义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0.8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70.85辛亥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