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 高一 期中 2019-05-13 2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2016-11-27更新 | 574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6届湖南永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这种变化反映了
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
C.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D.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中华大帝国史》一书的部分章节名如下:“第七章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第八章皇帝的内阁,以及为获知全国每月发生的事件所下达的敕令……”此记载所属内容指的是中国哪个朝代
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017-11-20更新 | 466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0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5.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的重视B.中央集权的作用C.工匠积极性高D.市场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渭南文集·东阳陈君义庄记》记载:陆游认为:“若推上世之心爱其子孙,……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工商,降为皂隶”,……《西关章氏族谱》记清代徽洲绩溪人章策,父卒后,弃儒就贾),而且士大夫也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商贾之道”,就连明代“楚王宗室”也“错布市厘”,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包汝楫《南中纪闻》),以致“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黄省曾《吴风录》)。这一变化说明
A.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封建士商秩序有所松动
D.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中国新闻网《2013年中国式婚姻状况调查白皮书》:“见面礼”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衣服、布料等物,80年代后期“见面礼”为手表,90年代变为首饰、戒指、项链等。……有86%的人认为结婚准备房子是应该的,……8%的人同意接受与外国人结婚。材料反映了
A.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
B.对中国传统婚姻的彻底摒弃
C.女性社会地位太大提高
D.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的《湖北公报》在“发行凡例”中明确规定:“《湖北公报》为湖北法令公布机关……省城各司、处通行本省各县及其他公署并各团体之文书,均由《湖北公报》刊布,各司、处毋庸再以文书布告”……《湖北公报》记载了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报刊上的法令文件可作为历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
B.刊登的孙中山讲话可作为历史研究的第二手史料
C.可能会刊登流行服装苏式列宁装
D.可能会报道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的《哥伦布大交换》说: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件重要事件。“哥伦布大交换”导致了
A.天主教由美洲东传B.欧洲工业文明的确立
C.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D.英国成为新贸易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为完成“一五”计划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2016-11-27更新 | 28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届福建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第六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新一届部分国家领导人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其部分目录如图,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A.清算“文革”的“左”倾错误
B.展现对外开放的辉煌成就
C.反思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1843年,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主编托马斯·奥克利通过统计当时各阶层死亡的平均年龄,发现英国居民死亡的平均年龄工业区明显低于农村地区,技工阶层明显低于其他阶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地区经济落后
B.工业区医学落后
C.技工劳动强度巨大
D.工人生存条件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全部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私有制被铲除,私人资本主义被消灭,金钱已失去作用,物质财富的平均分配代替了资本主义的商业……只要有足够的物质财富,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成为天堂”。这反映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农业改革是其“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1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49,到1932年2月下降为57,由于谷物价格不敷收割和运输的费用,因而任它腐烂在田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农场收入迅速下降。

——童有好《罗斯福新政农业政策与我国农民收入问题》

材料二   由于有效克服危机尚需时日,这期间美国的农产品价格仍将继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所以必须着眼在国内寻求一个实际能够减少农民生产过剩的有效方法……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32年到1939年,美国小麦、玉米、燕麦等主要农产品的平均价格从每蒲式尔28.5美分增加到52.3美分,棉花价格从每磅6.52美分增加至9.09美分,美国农业的总收入从390亿美元增加至660亿美元。

——王祖奇《亨利·A·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

材料三   罗斯福政府是公开声明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但是为了维护它,就要改革它。农业新政就是这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改革是一种农业资本主义结构改革,而非革命性改革。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次农业遭受严重打击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根源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减少农民生产过剩”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改革方面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在金融业和工业方面的重要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年份民国元年民国二年民国三年民国四年民国五年民国六年民国七年民国八年
工厂数1737375033342923

材料二   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三   漫画《财神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把国家利益出卖给哪个国家?“一手遮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们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何种观点并说明其理由。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3)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并简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政治史(旧)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3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史(旧)
1,2,3,4,5,6,7,8,9,10,12,13,14,15
2
中国古代史
3
中国近现代史
4
世界史
5
政治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目的和内容单题
20.65封建土地所有制单题
30.65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末农民起义与闭关锁国 单题
40.85官营手工业单题
50.94官营手工业单题
60.65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影响和评价单题
70.65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单题
80.65报刊业单题
90.6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单题
100.4国民经济的调整  国民经济的调整单题
110.6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题
12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130.6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40.65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50.65短暂的春天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160.4罗马法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