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年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四川 高三 阶段练习 2019-10-12 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选修(旧)、文化史(旧)、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
C.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
D.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2019-11-12更新 | 328次组卷 | 46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贵州省毕节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狩”是天子的大权之一,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这表明
A.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B.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C.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D.《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
2019-11-01更新 | 668次组卷 | 25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9届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生产技术的进步B.宗法观念的消亡
C.集权政治的趋向D.礼乐制度的完善
2020-02-14更新 | 488次组卷 | 26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D.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2022-03-06更新 | 4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学术界以往采信古代史书注释中的解释,认为将“彻侯”改成“列侯”是为了避汉武帝刘彻的“讳”。然而,在里耶秦简中保存着一块“更名方”,详细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改“彻侯”为“列侯”,改“内侯”为“轮侯”。这说明
A.只有考古发现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B.古代史书注释不可信
C.考古发现能推进历史认识的变化
D.秦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下表表明(                                        
A.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B.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C.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7. 有学者研究表明,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及地方官将本地土特产品无偿向皇室纳贡的土贡制。上述制度的推行(  )
A.强化了工商食官的局面B.推动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普遍发展D.与当时抑商的国策相配合
2020-08-20更新 | 18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B.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
2020-11-16更新 | 191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