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重庆 高三 阶段练习 2019-11-11 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在中国关于称呼的文化传统中,称自己的长辈,比如父母,要冠以“家”字,称家父、 家母,而对人称自己的晚辈,多冠以带有谦逊之意的“舍”字,如舍弟、舍侄之类。这反映宗法观念有利于
A.巩固父系家长地位B.保证王权传承稳定
C.构建家族成员关系D.确立政治隶属关系
2019-11-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从春秋中期开始,农民除了租种地主土地者直接受地主剥削外,从法律上说,他们属于国家而不属于个别地主;地主对土地的占有,在形式上和农民一样,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他们必须和农民一样地向国家交纳赋税。由此可以推知,此时
A.小农经济形态正在逐渐形成B.赋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农民与地主处于平等的关系D.农民与地主都没有人身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汉武帝策问治国之道,董仲舒说:“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此建议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主要是因为它
A.能适应汉初恢复经济的需要B.能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C.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D.有利于弘扬儒家的思想文化
2019-11-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唐明皇帝的一切诏、敕、制书,均需在政事堂会议研究讨论,然后决定是否颁布,而且下颁的诏敕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可以不执行。这不能反映唐朝
A.宰相权力进一步扩大B.权力运行呈现制度化
C.皇帝和大臣集体议政D.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理欲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界争论的热门话题,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认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盖天理者,心之本然,循之其心则公而且正。”据此可知,朱熹的理欲观
A.压抑人们的正常欲求B.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
C.有利于规范人的行为D.带有非常大的欺骗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迁中,除岭南靠海的行政中心城市广州外,其余曾经兴旺的沿海贸易城市如登州、泉州、明州等都未能始终保持其贸易中心地位,主要是因为
A.广州地处岭南靠海更具贸易优势B.受到了儒家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C.外贸与中国经济欠缺深层次融合D.没有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城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的士大夫对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不易防范,现在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这反映了
A.通商会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B.通商会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
C.五口通商可以有效抵御侵略D.体制的不同导致观念的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