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 高三 期中 2019-12-04 4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世界史 、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有学者说,在西周分封制的推行过程中,一方面是用“亲”维护“尊”,另一方面是因“亲”而“尊”。据此可知,西周
A.分封的主体集中于同姓的亲族B.分封制增强诸侯对周王的认同
C.宗法观念推动中央集权的建立D.以血缘亲情来维护王权的威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公元前128年,谋士徐乐在与汉武帝论为政之道时说:“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何谓瓦解?吴、楚、齐、赵之兵是也。”徐乐意在强调
A.镇压农民起义的重要性B.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危害性
C.实行仁政,防止农民起义D.王国问题与政治大局无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唐高宗时,让资历浅者入相,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从此,更多的负实际行政责任的低级政府官员进入了政事堂,在朝章国典上有了发言权,从而充实了政事堂议的内容,扩大了其范围,这种做法
A.保证了唐初政治的清明B.标志着政事堂集议制规范化
C.使相权与皇权得以平衡D.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有效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北宋范祖禹在《唐鉴》中提出:“君不可以不逸也”,“臣不可以不劳也”。下列最适宜这种“君逸臣劳”理想模式的是
A.分封制B.内阁制C.行省制D.军机处的设置
2019-12-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北宋末年,已有“东南地濒江海,旧有陂湖蓄水,以备旱岁。近年以来,尽废为田”之说。据此可知,当时
A.人地矛盾较为突出B.自耕农经济实力增强C.农田灌溉条件改善D.江南农业开发达到高峰
2019-12-04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宋末元初史学家马羰临在《文献通考》中说:“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今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宋代所做和这一调整
A.便利了人们自由经营商业B.导致农村劳动力日益缺乏
C.表明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D.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经常受到冷遇,有时饭都吃不上,他自己也承认狼狈得如同“丧家之狗”。战国孟子周游列国时,已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贵宾般的礼遇,气派远非孔子之时能比。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法家的社会影响力扩大B.私学教育得到重大发展
C.诸侯政治争斗的需要D.礼贤下士之风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南宋陆九渊说:“千古圣贤,若同堂合席,必无尽合之理。然此心此理,万世一揆也。”这反映出其
A.探究天理并始终恪守B.强调“理”的精神是永恒的
C.遵从圣贤的悉心教导D.认为圣贤之“理”不尽相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王维在《山水论》中主张画家要深入细致观察自然山川,把自然的丘壑化为画家胸中的丘壑,让客观之景与画家主观之情思融汇,然后发挥笔墨技巧的作用,以“见山之秀丽”,“显山之精神”。据此可知,王维意在强调
A.绘画要做到情景交融B.绘画作品的完整性C.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D.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发流,靡所不备”。这使得唐诗
A.题材广泛,内容丰富B.博采众长,名家荟萃C.风格迥异,形式多样D.风格繁多,流派纷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朱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其意在说明
A.“理”是道德价值的源泉B.自然界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C.“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D.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2019-12-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据记载,宋代军器监设有火药作、青窑作等十一个大作坊。其中火药作,“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只,弓火药箭一万只”。上述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火器在战争中的地位B.火药生产分工信息C.政府重视火器研发D.火器在生产规模情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雅典城邦的尺度使得一个人可以向其他人发出呼吁,而且公民大会的会议模式,也要求一个人能听见另一个人的声音及看见另一个人。材料意在说明
A.雅典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B.古希腊人的民族民主意识浓厚
C.小国寡民是城邦制的基本特征D.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学者黄洋说:“古代雅典陶片放逐法纯属对个人自由与权利的践踏,在雅典,像底米斯托克利等一批著名的政治家都在流放之列。”这客观地说明古代雅典
A.直接民主的危害巨大B.重视社会公共意志C.忽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D.社会公德严重缺失
2019-12-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有学者认为近代西方代议制是在古希腊直接民主无法实现的状况下的一次成功升级,而代议制的实现主要依赖普选,普选制是代议制民主的基石。这反映了代议制
A.完善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B.实质上还是直接民主
C.优越于古希腊的直接民主D.精神内涵是人民主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罗马法规定,如原告为特定目的把一笔金钱或一项动产交付给被告,但该目的因各种不可能的情况而未能实现,而被告却无理由地扣留了原告的财物,这时就用“请求返还之诉”来恢复原状。这说明罗马法
A.立法程序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B.主要为了维护贵族的私产
C.注重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D.将不当得利归于侵权行为
2019-12-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15世纪末以来,欧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期的特征是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虽在德意志萌芽,但被民众认为是异类,反而是宗教改革消除了德意志民族的种种陋习。这实际上说明宗教改革
A.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萌发
C.强化了宗教神学的地位D.扩大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2019-12-0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光荣革命前夕,大法官诺斯说:“起初只是私下协商性质的内阁会议,渐渐发展为一种正式委员会。对于大多数政府事务来说,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它都起着指导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英国
A.内阁不是合法的机构B.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C.内阁掌握了行政大权D.内阁只对议会负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意见一意见二最终方案
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一人掌权,总统形同英国国王。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的独断和多数暴政。总统实行任期制。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国签约,但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
A.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
B.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
C.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
D.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018-02-02更新 | 643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17世纪,英国某学者建议政府强力干涉实业事务,特别强调商品与劳务出口大于进口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个国家在没有金、银矿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贵金属持续净流入的唯一手段。为此,英国在经济政策上实行
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殖民扩张D.货币贬值
2019-12-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有学者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其说是“爆发”了的工业革命,不如说是几个世纪技术发展的一个总结。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B.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相关
C.是市场扩大的必然结果D.不能称为技术上的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1572年,美洲白银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这反映出
A.世界经济中心逐步向亚太转移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C.中国工业品逐步打入美洲市场D.新航路开辟加速了物种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列宁指出,法国启蒙运动的特征之一“就是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主要是农民的利益,他们衷心相信农奴制度及其残余一经废除就会有普遍幸福,而且衷心愿意促进这一事业。”这反映出启蒙运动倡导
A.人民利益至上B.人生而平等C.天赋人权D.主权在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1968年后,美国佛罗里达州规定,必须在公立学校教授进化论;2005年,法院以政教分离原则判进化论是科学理论,不得与宗教信仰混为一谈。这说明进化论
A.一直存在着科学争议B.与宗教信仰是两个范畴
C.遭到大部分人的质疑D.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2019-12-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绅之治是乡绅作为主体对乡村的治理,它发端于中国明清时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明清时期国家权力逐渐退出乡村,乡绅成为里甲制(征税)和保甲制(征兵)的主要控制者,还是乡村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时是官吏和乡民之间的链接和中介。乡绅主要来自于休假退隐的官员、退休居乡的前官僚、尚未入仕的士人。这三类组成人员都与国家权力存在着交集,因而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拥护和支持着封建政权;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身处于乡村社会这样一种时空背景之下,与乡民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所以维护乡村、宗族和维护个人的利益必然是正相关的。

——摘编自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   英国乡绅的产生得益于为加强王权、巩固中央集权进行的封建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乡绅自治”。由于乡绅是治安法官的主体,担任治安法官成为乡绅发挥地方影响最佳途径,而治安委员会更是乡绅群体议事、处理地方事务的自治机构。长期以来,乡绅占据议会下院的主体下院是乡绅获得国家政治话语权、维护自身与地方利益的主要阵地。经过英国19世纪的宪政改革,乡绅在政治上的影响逐渐衰落,但并非被彻底“消灭”,更多的乡绅在英国工商业资本主义发展中转变身份。

——摘编自顾荣新《英国乡绅与英国宪政关系简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乡绅的特征并分析明清“乡绅之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乡绅之治”的相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阅读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2019-12-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7.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周礼》中,借贷被称为“贷”“取予”“同贷财”,反映借贷关系的“债”则被称作“责”。西周时期,政府规定民间借贷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定的利息下进行,违者要受到处罚。“凡民同贷材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民间借贷必须立契约文书,“听取予以书契”。官府通过借贷契约文书来判定民间债务纠纷,“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

——摘编自谭光万《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研究》

材料二   宋代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主体部分,借贷虽出于情势之逼迫,并非个人意愿,但却是他们的一种生产、生活的常态。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之小农是小生产者,抵御灾荒的储备(资金和粮食)不足,一旦遭遇灾荒年份,则小农必须依赖于借贷。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真德秀说:“中人一家之产,仅足以供一户之税。遇有水旱疾厉,不免举贷逋欠。”他在另一奏疏中说。农民“一有艰歉,富民不肯出贷,则其束手无策,坐视田畴之荒芜,有流移转徙而已”。

——摘编自王文书《宋代借货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间借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农民借贷“常态”现象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间农业借贷的影响。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28. 阅读材料。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史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12-01更新 | 755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高三9月名校联考历史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世界史 、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2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4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经济史(旧)
4
文化史(旧)
5
世界史
6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宗法制单题
20.4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单题
30.6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40.65内阁单题
50.4水利、灌溉、施肥、育种单题
60.65宋元的商业 单题
70.65“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单题
80.65陆、王心学单题
90.65中国画单题
100.65唐诗单题
110.65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单题
120.65火药单题
130.65古希腊城邦单题
140.65克里斯提尼改革单题
150.6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单题
160.65罗马法的评价单题
170.4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单题
180.65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单题
190.65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单题
200.65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单题
210.65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单题
220.6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单题
230.65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单题
240.65生物进化论的形成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0.4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260.65启蒙运动的影响与评价
270.4小农经济
三、论述题
280.4郡县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