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海 高三 期中 2019-12-25 3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选修(旧)、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汉武帝“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有三代之风。”上述材料评价汉武帝的侧重点是
A.独尊儒术
B.抑制相权
C.解除边患
D.削弱封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李白《少年行》有“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岑参《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有“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诗中的“胡人”当指
A.印度人
B.大秦人
C.新罗人
D.中亚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宋朝包拯记载:“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科举完善
B.常年征战
C.庆历新政
D.文官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岳飞的《满江红》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句。词中的“胡虏”和“匈奴”代指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蒙古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某文献记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最有可能记录该印刷技术的文献当是
A.《新唐书》
B.《宋史》
C.《梦溪笔谈》
D.《资治通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明太祖曾作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设立了
A.内阁
B.殿阁大学士
C.锦衣卫
D.东厂、西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这些“发明与发现”的传播与影响集中发生在
A.西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元时期
D.明清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对联批评的社会现象是
A.鸦片泛滥
B.虎门销烟
C.列强暴行
D.五口通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0. 首任同文馆事务总管徐继畲(1795-1783),有“千夫所指的思想先驱”之誉。由此判断他
A.反对帝制
B.襄赞洋务
C.鼓吹革命
D.倡导民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下图为位于上海中山东二路的一幢西式建筑。该企业的建立可以追溯到
A.19世纪60、7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初
D.20世纪70、80年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2. 20世纪初,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而可变者……如琴瑟之改弦。”由此,清政府开启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下图风俗画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时期的社会特征?
A.19世纪8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50年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下图是中国历史演进示意图,其中“D”处的社会政治主题是
A.原始时代
B.封建时代
C.帝制时代
D.共和时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国民”“国权”“国耻”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这些现象当出现在
A.太平天国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下图所示袖标佩用的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度佩用)是
A.1931年
B.1941年
C.1932年
D.1942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7.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最常见的政治宣传画之一,这类题材画作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
A.人民生活丰衣足食
B.农业科技长足发展
C.浮夸冒进之风普遍
D.粮食产量空前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8. “这里见证了新时期的中国奇迹,发生了一个小渔村奇迹般的蜕变,从而成长为一个可以与对面的香港比肩而立的大都市。”“这里”指的是
A.广州
B.深圳
C.珠海
D.东莞
2018-01-23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下列几幅图片代表的是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它们共同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B.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反对美国控制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D.世界经济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0. 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     改革开放       中美建交
B.土地改革   中美建交     人民公社       改革开放
C.人民公社   改革开放     土地改革     中美建交
D.人民公社   土地改革     改革开放     中美建交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1. 图片中的中外交往

(1)上述图片所示内容中,可用作探究中外交往的原始史料有          (填字母)。

(2)按时间顺序,对上述图片所示中外交往内容排序:(填字母)

(3)概述从汉代到清代中外交往的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而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

材料一   (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

——摘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2)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自实现独立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创新的?并综合分析制度创新对美国的积极影响。
(3)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借鉴美国联邦宪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结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材料三的观点,说明这一借鉴为什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3. (三)康有为的思想轨迹
康有为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1879年前后,他开始通过翻译的书报接触西学,并在游历香港、上海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优势,逐渐形成了改革的思想架构。变法失败后,他游历世界,思想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法开国会奏折》

材料二 自戊戌至今,出游与外省八年,浸灌于欧美政俗之中,推求于中西之得失。中国数千年之文明实冠大地,然偏重于道德哲学,而于物质最缺然。百年来欧人之强力占据大地者,非其哲学为之也,又非其民权、自由致之也,以物质之力为之也。物质固形式之末,然为今日中国之急务。方今竞新之世,有物质学者生,无物质学者死。吾遍览甲午前后中外大臣之奏牍,其皆知讲军兵、炮舰而已。军兵、炮舰者,以之强国,在物质;工商者,以之足民,亦在物质。同光数十年,所开之新器局所皆官办也。不奖励民厂,而欲待官厂之为之,其能与欧美列强敌乎?

——改编自康有为《物质救国论》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在变法时期持什么主张?
(2)材料二康有为所说的“物质”大致指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康有为思想的前后变化?
2019-12-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选修(旧)、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2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0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1,2,3,5,7,8
3
文化史(旧)
4
中国近现代史
5
世界史
6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7
经济史(旧)
8
选修(旧)
9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94王位世袭制  夏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单题
20.85儒学成为正统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单题
30.85唐诗  文学艺术(魏晋-隋唐)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单题
40.65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单题
50.85金朝入主中原单题
60.85印刷术单题
70.85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单题
80.85指南针  宋元科技 单题
90.85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背景)单题
100.85“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单题
110.65洋务运动单题
120.85清末新政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清末新政单题
130.65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单题
140.85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题
150.65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单题
160.8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单题
170.65“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单题
180.85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单题
190.65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及问题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单题
200.85中美关系正常化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伟大的历史转折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10.65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史学研究
220.6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30.65康梁维新思想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