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浙江 高一 期中 2020-05-29 2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帘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时
A.田园生活自然祥和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017-08-14更新 | 29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上杭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汉书·食货志》中写道:“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段话
A.反映了秦时税赋过重的情况
B.描述了秦朝商鞅变法的情况
C.肯定了土地私有的积极意义
D.指出了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3. 有陶瓷专家指出,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下列诗词对位于浙江的瓷窑,描述正确的是
A.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B.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
C.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2018-06-03更新 | 452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5. 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2020-01-09更新 | 8087次组卷 | 119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
D.禁奢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7. 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2022-04-24更新 | 337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6届浙江省10月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911年,上海拥有丝厂48家,丝车13738台;1914年增为56家,丝车14424台;1917年猛增为70家,丝车18386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持
D.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2019-01-21更新 | 306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有学者说:“1895年以后民营工业之所以发展较快,乃外人大量设厂所激起之经济民族主义使然。外人大量设厂之后,一面有民间提倡挽回利权,一面有清廷倡导于上。”该学者认为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实业救国思潮涌现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社东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山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这首歌谣反映了
A.“大跃进”中的“浮夸风”
B.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合作化浪潮
C.“文化大革命”中的经济动荡
D.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大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17-08-06更新 | 57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育园中学高二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当时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工作重心重新转向经济建设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019-05-18更新 | 1249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制,下列体现中西合壁特点的服饰是
A.西装
B.中山装
C.长袍
D.马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1909年,有人在《京华百二竹枝词》中咏前门外陕西巷饭店曰:“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门外电灯明似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占主导B.近代工业文明影响
C.洋务运动的影响D.北京社会生活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