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重点练)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0-11-13 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一、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向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布送达了新中国成立的建国公告,表示新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0月3日,美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共政府在公告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1950年4月30日以前,美国官方人员全部离开中国大陆,并从此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道。

——刘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

材料二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的对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导致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访华带来怎样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