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 高三 期中 2020-11-16 63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世界史 、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张荫麟在描述某种制度时说:“这些卿大夫的旁支后裔当中,和氏室的嫡系稍亲的多半做了氏室的官吏或武士,疏远的则做他属下的庶民。故一个大夫和他私家的僚属战士,每每构成一个大家族。”西周时期,在该制度下
A.以血缘为纽带,家族内部成员平等
B.实施贵族政治,地方分权特征明显
C.亲族封邦建国,国家星现撕裂状态
D.君权至高无上,官僚帝国初步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有学者指出: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在坐标轴上出现了由负到正的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作者相关表述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王夫之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A.人欲战胜天理并且取得主导位置B.中国开始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
C.资本主义萌芽获得了精神的动力D.人欲在天理范畴内获得一定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中国的历史:绚烂的世界帝国一隋唐时代》描述: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市”,这里不仅是大米和食盐交易之地,而且还从事金银器、丝织品、木材、茶叶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据此可知
A.农产品开始商品化B.商帮兴起,专门贸易发达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韩愈的这段描述赞美的是
A.王维绘画之清新脱俗B.杜甫诗歌之凝练苍劲
C.张旭草书之狂放抒情D.苏轼文章之挥斥方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湖州《南浔志》中记载当地丝商刘贯经“祖若父及诸父咸佐人丝业,及辍学执业于丝绸店”,“自泰西诸国通商上海,湖丝出口益伙,颐岁可十万包。”他即投身丝绸外贸,“不数年,业翔起,当同治初,已殖财数十万,号巨富。”据此分析可知当时
A.自然经济依然根深蒂固B.商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
C.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D.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1904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亲自撰写《学堂歌》(如图),并制定较为规范的诵读仪式,据此可见他
A.阐明了“中体西用”的主张B.强调了发展教育的价值导向
C.摆脱了儒学正统思想的束缚D.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1921年2月有人在《东方杂志》上撰文说:“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注:布尔什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底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这表明当时
A.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已达成社会共识
C.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D.建立新型革命政党的思想条件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8. 国民党《中央日报》曾刊登过《民族人格之表现一吊宝山城中六百义士》一文,呼吁“凡为黄帝子孙,无论为官为民,身处前方后方,必使此向不负所生,不辱其先,竭忠尽智,杀敌成仁,以复兴吾五千年之宗邦!”此事件发生于
A.北伐战争期间B.红军长征期间
C.淞沪会战期间D.渡江战役期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9. 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在某厂区隆重举行。-万多名建设者在-匹红绸上签名,表示决心。六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将刻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的基石,安放在厂区中心广场。这可说明我国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
C.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前进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20-11-13更新 | 6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