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宁夏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2-01 26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经济史(旧)、史学热点、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典型的文化代表有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些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和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世界各区域文明中我国最早B.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特点
C.以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D.家国一体的早期政治形态
2020-05-10更新 | 25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的趋势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2021-05-21更新 | 71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先秦儒生仅仅是“士”的一员,孔孟也不过是诸子之一;到了两汉,儒生的身份由“士”变成了“士大夫”,成为一支庞大的政治力量。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儒生社会地位的提高B.封建官僚制度的成熟
C.儒家思想得到了重视D.封建专制体制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司马迁在《史记》设有《平准书》,主要记述“货”的问题。班固在《汉书》中将之改为《食货志》,将“食”、“货”并提,认为“二者,生民之本”。此后,“食货”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代名词。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确立重农抑商政策B.史书体例得以创新
C.封建经济初步发展D.经济学派成为显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唐律》把“父母在,别籍异财”规定为“十恶”重罪中的“不孝”罪状之一,予以严惩。宋朝法律虽继承了《唐律》这一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凡民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始娶,便析产异籍”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一变化表明
A.唐代“三教合一”冲击B.对国家基本伦理形成严重挑战
C.宋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唐宋主流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
2020-03-19更新 | 39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这样阐述:“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清朝前期,统治者则认为“天下等于中国”“我皇上为统驭天下中国之主”。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了冲击B.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C.进一步构建了华夏正统地位D.实际上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研究18世纪中国物价、人口膨胀这些重大经济问题,难以避免会碰到一个十分荒谬的现象:一方面长期温和的通货膨胀的积累效应严重地削弱了国家的财力,使国计民生和吏治遭遇空前困扰;另一方面朝廷明知症结所在,却以权宜之计苟且敷衍。这种现象反映了
A.通货膨胀导致了王朝衰落B.人口膨胀导致社会物价飞涨
C.统治阶级拒绝经济改革D.统治者重视统治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B.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兴盛
C.区域性农业生产的发展D.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明代中叶《许氏世谱》巾记载:徽州歙商许某在江浙开典当四十余肆,伙计几及二千。每处当铺都分别由各掌计(经理)掌管。按规矩,家庭开支与铺店的财务是分开的。这反映了明代
A.商业市镇大规模兴起B.已经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
C.江浙商品经济的繁荣D.经营管理向近代商业演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徐光启的《崇祯历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表明了
A.东西文化交流影响明末学术视野B.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
C.空谈义理的理学思想被时代抛弃D.西方科技传入推动明末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经筵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帝王教育制度,在经筵上,儒家学者对帝王宣讲儒家经义,以此“正帝德”,规范皇帝思想。康熙皇帝将经筵程序改革,变成先由皇帝“御讲”,在皇帝阐述自己的理论后,群臣磕头称颂,然后才由大臣主讲经义。经筵的转变,体现了
A.皇帝与士大夫争夺经义解释权B.皇帝借助宗教权威强化权力
C.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质疑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古代有学者认为,周孔与宋儒的根本区别在于:宋儒“只教人明理”,而“孔子则教习事";他还认为只有“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据此可知,该学者
A.主张重建儒家伦理规范B.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C.力图冲破周孔儒学束缚D.推崇重利轻义价值观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对反腐倡廉都作过积极探索和深刻总结,并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举措。北宋开国之初,赵匡胤即颁布了《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同时还从整饬吏治着手,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连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在官职设置方面,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在监察制度方面,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

——摘自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台了多部反腐败法案(见下表),对加强对公务员的制约与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名称主要内容
《政府道德法》规定政府官员必须建立个人及亲属财产申报制度,并对其离职后的从业行为作了详细规定
《文官制度改革法》规定要公开、平等选拔政府官员及政府雇员,必须奉公守法、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私、不协从舞弊等
《监察长法》规定监察长办公室是独立监督机构,未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不能随意罢免监察长,其职能主要是督查公务员欺诈、滥用职权等行为
《阳光下的政府法》规定除法定免除公开的情形外,一切政府文件必须公开

——摘自何家弘《美国反腐败法律制度》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反腐败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反腐的特点,并指出美国的反腐措施与古代中国反腐举措的共性。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文明史中,有多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其实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的重塑。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价值观体系能推动社会深入持续地发展进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不能随着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变动,那就不仅有观念滞后于社会之嫌,而且价值观体系的反作用必将阻碍社会的发展。

                                                                                             ——摘自《现代化的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前,法国传统农业主要种植谷物和葡萄。谷物一葡萄生产结构影响了法国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经营方式。谷物生产主要用于农民自己消费,并没有大量进入市场,生产规模小,产量有限。到19世纪后期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增加,粮食总产量从1840年的约142 万吨,上升到1892年的209.7万吨。相较而言,葡萄生产具有更强的商品性,但采用小农精耕细作模式,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低,因此并不适合大农场生产。

----摘编自周之桐(法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历史演变)等

材料二 清中期,精细化生产促使粮食单产显著提高,如稻米生产,在江浙、湖广一带膏腴之区,一般亩产二三石,多者可达五六石。由于北方不适于种植水稻,因此甘薯、玉米等对地利没有较多要求而高产的作物得到了普及性推广,成为平时活口,歉时救人的口粮。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进一步的发展。棉花种植范围更广,除已有的棉产区外,东北也成为了重要的棉花产地,甚至在江南部分地区出现农民种棉远超种粮的现象。

----摘编自朱玉婷、徐峰(18世纪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以前法、中两国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概括19世纪后期法国农业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中期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以及影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经济史(旧)、史学热点、政治史(旧)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文化史(旧)
3
经济史(旧)
4
史学热点
5
政治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20.65“战国七雄”及兼并战争单题
30.6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单题
40.65秦汉的商业单题
50.65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儒学的复兴 单题
60.65民族主义单题
70.65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单题
80.85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单题
90.65明清的商业 单题
100.65明清科技单题
110.65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单题
120.65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4监察与谏议  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
150.4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三、论述题
140.6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