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 高一 期中 2021-05-21 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某学者撰文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的消费观念变迁历程,伴随消费观念变迁的是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的深刻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我国
A.发展新兴工业取得了显著成效B.城镇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C.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D.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1949年9月20日,华北局作出《关于建立村区县三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定》,指出:为了进一步建设与加强华北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起见,决定不论老解放区或新解放区,一律于今冬明春普遍建立起来村、区、县三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准备明年召开各省人民代表大会。这反映了
A.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形式快速发展B.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途径的确立
C.中国共产党对根本政治制度的探索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对统计表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
1960年21.8%26.1%52.1%
增长率—47.3%—16.3%104%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重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B.“大跃进”的开展使全国工业总产值取得大幅度提高
C.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的严重失衡
D.我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D.颁布于中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1964年1月,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一事件在当时被称为“亚洲的一次核爆炸”。就中国而言,这一突破的重大意义在于
A.有力地回击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B.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外交环境
C.推进了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D.打破了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外交僵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出席日内瓦会议D.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1961年,中央“商业四十条”规定:继续发扬小商小贩的经营特点,在合作商店、合作小组的组织下,恢复货郎担子、串街、串乡、摆摊、送货上门、夜间售货等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又买又卖便利群众。该规定
A.旨在开展商业合作化运动B.推动商业向全民所有制过渡
C.有利于纠正“左”倾错误D.促使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2021-04-20更新 | 20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地区视察时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        
A.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识B.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D.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据此可知,新时期的中国
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加大B.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这表明
A.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并发挥作用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C.中国政府推动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
D.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并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1980年电影《庐山恋》以爱情与爱国思想为主题,一经播出就风靡全国。但因剧情中出现的爱情场景也备受争议。这一现象说明
A.艺术创作应服务于政治宣传B.“文革”理论尚未被否定
C.“双百”方针贯彻的必要性D.艺术创作要坚持党的领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下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0%2%14%
消极报道95%87%24%
中性报道5%11%62%

①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
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
④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增长率的信息。该表反映出
区域收入消费水平
农村17.6%(家庭收入)8.9%
城市8.0%(职工货币工资)4.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
C.废除农业税增加了农民收入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
2021-05-05更新 | 129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发行了股票,并对公司内部机制进行配套改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采取择优汰劣的用工制度,在分配上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这反映出当时
A.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B.城市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
C.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D.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2023-02-08更新 | 2109次组卷 | 113卷引用: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文明的发祥地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某一文明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2021-04-21更新 | 426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等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