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1-06-05 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孟子在《梁惠王篇》中提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汉书》认为“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明清时,“耕稼纺织,比屋皆然”。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具有耕织结合的特征B.家庭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C.政府注重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D.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
2021-05-07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口分布密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原地区的人口密度在降低,而江南,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荆襄地区的人口密度在增长。这一变化
A.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源于中国统治疆域的扩大
C.是由于匈奴族入侵所致D.促使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宋代,官府用预付款收购茶叶、食盐、麻、绸、绢等物品,预付定金开始兴起,并在民间商品交易行为中司空见惯。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各种交引、便钱、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票据。这说明宋代
A.信用赊卖成为普遍现象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货币贸易逐渐成为主流D.商业信用行为发展迅速
2021-05-05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广东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说:“人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鲜有救其弊者。先王之世,野无不耕之民,室无不蚕之女,水旱无虞,饥寒不至……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 这表明朱元璋认为(     
A.明代农业经济发展已停滞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需紧密结合
C.工商业是国家发展主要动力D.应继续推行前代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19世纪中期,上海周边的南浔、震泽等地丝商将买进的土丝按等级分发给农户或小作坊再次缫制成经丝,专供出口,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时人称为“洋经丝”,其价格也远高于未经再加工的丝。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出超地位B.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C.传统手工业积极适应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制作用
2021-05-07更新 | 1484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主持的企业内迁,不是由于“经济之手”的推动主动进行的,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靠“战争之手”推进的,因而具有强烈的战时性。抗战结束后,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西南大后方重心地位不复存在,经济变迁也就此结束。这一局面导致
A.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失败B.西南民族工业的发展受阻
C.中国工业布局严重地域失衡D.西南地区经济迅速走向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①“肥料不足”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美帝国主义的挤压
④“蛀虫肥了”指封建政府由于对民族工业的压榨而壮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下表为1952—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表:(单位:万吨)

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一五计划成就显著B.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C.“左”倾错误持续发展D.经济建设过于冒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强调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适当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和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这反映当时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初步确立B.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农业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建设D.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如图为1990年元旦《人民日报》头版“招财进宝迎新春”漫画,仔细阅读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判断这一年

①中国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
②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③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深化改革的突出表现之一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1-05-09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1984年11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就是对内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是指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旧体制束缚下的生产力。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A.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了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C.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D.核心内容是不断增强经济活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民国初年,日常用品、饮食材料,事无大小巨细皆崇尚西式,西式酒品纷纷涌入中国市场。1914年《大公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借灶神的口吻称,民国共和,改用阳历,以后供奉本神之酒,“规定为香槟、勃兰地、惠司克三种”。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萎缩局面B.追求西式生活成为国民共识
C.传统祭祀文化已经发生改变D.报刊舆论对民国现实的不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影响B.“价格革命”的影响
C.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三角贸易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下面三幅如图分别是是新航路开辟初期、17—18世纪、19世纪前中期的三角贸易路线。其中17—18世纪以及19世纪前中期的三角贸易路线分别是
A.图一、图二B.图二、图三C.图一、图三D.图三、图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