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陕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6-09 17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史(旧)、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春秋战国时期,世族为管理封邑更倾向于启用比较有才能的"士",不问其出身,而"士"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也积极寻求入仕机会。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贵族权力的强化B.人才流动的频繁
C.官僚政治的确立D.宗法秩序的松动
2021-05-09更新 | 152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指出,商代继统制度以弟及为主、子继为辅,兄弟之间常有争位影响王朝稳定。涂白奎对卜辞等资料分析后,认为商朝继统制度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也是被王室内部认可的合法形式。据此可知,商朝“兄终弟及”的方式
A.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B.获得民众的支持而延续
C.弱化了血缘纽带关系D.加强王族对权力的掌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初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
①“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
②“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③“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
④“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史载,在秦朝,“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到汉初, 则“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这一变化说明汉初
A.君主专权局面形成B.皇权威势相对削弱
C.丞相地位遭到削弱D.丞相摆脱皇权束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汉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掌考课、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汉武帝时,设丞相司直,协助丞相纠察百官的不法行为。这说明汉代
A.中枢权力结构混乱B.行政职责分工合作
C.廉政建设不断加强D.监察体制日趋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6.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内阁首辅
2019-03-28更新 | 37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C.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帝国主义强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权威来自于法律B.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D.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2022-06-02更新 | 678次组卷 | 5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下表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联邦政府和州的部分职权,这说明
联邦调控州际及对外贸易;对外宣战;制定条约;发行货币。
调控州内贸易;制定地方性法规;管理结婚离婚;设立公共教育体制;设立选区。
联邦与州重合税收;负责健康和公共安全;控制污染。

A.中央与地方将形成上下级关系B.美国邦联体制有利于民主自由的发展
C.三权分立在美国得到成功实践D.美国通过调整权力分配构建复合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邪片战争期间,道光帝认为林则徐禁烟、鸦片被焚和停止贸易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只要惩办林则徐、恢复贸易,中英关系就会自然恢复到战前状态。这表明道光帝
A.做出结束战争正确决策B.仍然缺乏国家主权意识
C.逐渐接受近代外交原则D.尚未认清中英冲突实质
2021-05-10更新 | 365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事实上统一了全国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蒋介石重新执掌了军政大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18世纪中叶,英国公司不断派商船到宁波、定海一带发展贸易。1757年清政府为维护统治收缩贸易口岸,把中西贸易限制在广州一口。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颁布“防范外夷五项规条”,重申广州一口通商的规定。据此可知,清代对外贸易
A.由一口通商向多口通商的发展
B.主要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
C.主要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服务
D.旨在防范外来经济的侵略
2021-05-11更新 | 6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面对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社会政治生态各种乱象,孔子提出“仁”、“克已复礼”,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两者的主张
A.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B.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C.目的是重构社会价值D.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与孟子和荀子将性善与性恶对立不同,董仲舒主张“性未善”,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退受成性之教于王。”董仲舒观点旨在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背离先秦儒家思想
C.维护封建道德规范D.强化皇权的合法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7. 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词句清新俊逸,刚健豪放;他的书法也堪称一绝,以下书法作品最有可能出自他的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8. 魏源的《海国图志·筹海篇》共有四篇即《议守上》《议守下》《议战》与《议款》,分别阐述了在抵御英国侵略上如何防守、如何进攻及如何与英国和平共处。他强调在防守得力、进攻得胜之下,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对内改革,禁绝鸦片,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互市通商。材料信息反映了魏源
①彰显海防意识   ②挑战传统心态   ③改革开放意识   ④中体西用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9. 康有为称赞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人”。而晚年严复的思想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贵,从传统文化中找寻丢失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变化说明了他
A.恢复传统制度的迫切愿望B.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进化论
C.发现西方学说源自于中国D.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0.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提到,“初期《新青年》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思想武器,大张旗鼓地宣传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也就必须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和旧文化……他们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来拯救中国。”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B.共和政体面临帝制复辟危机
C.利用西方民主思想推翻清政府D.西方启蒙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1. 1895年四五月间,《马关条约》已经签订,但尚未批准换约。消息传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1300名上京赶考的举人“公车上书”,要求皇帝下“罪己之诏”、“明罚之诏”、“求才之诏”,拒和、迁都、变法。这表明,当时
A.变法的社会基础广泛B.革命成为了时代的主流
C.救亡图存的呼声高涨D.封建正统思想地位动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2. 1992年初,邓小平乘车南下,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对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阐发。他提出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强调
A.双百方针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科教兴国D.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如图为米勒的画作《拾穗者》,这幅画
A.热情赞美了普通劳动者的辛劳B.真实再现了农村田园牧歌的生活
C.满足了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D.体现了社会对工业化弊端的反思
2021-05-05更新 | 25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第三世界国家日益走向联合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东西方国家间竞争日渐激烈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已向150多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2020年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与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
A.构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B.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C.坚持多边主义开展全方位外交D.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6. 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烙下多届三中全会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二邓小平促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批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当时对经济改革最全面的阐述。它既包括宏观理论分析,也概述了为全面扩大市场铺路的措施。《决定》采纳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宣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搞不搞计划经济,而在于是否实行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富裕。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大致过程。
(3)材料二、三显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举措发挥了推动作用?
2018-09-04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拿破仑十分重视法制建设。18008月,他设立了由4人组成的民法典起草委员会,波拿巴亲自督促起草工作,18011月就公布了草案。参政院对此进行了非常认真地讨论,召开会议达107次之多,波拿巴直接主持了其中的55次。民法典最后定稿于1804321日,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名为《拿破仑法典》。它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法典在父权、夫权、妇女地位、离婚事件、继承权等问题上,有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子为主宰的色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据材料分析《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原则,并指出拿破仑推动法典制定的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拿破仑法典》。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8.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19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展了戊戌变法,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7年底,德、俄强占胶州湾以及旅顺、大连,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的民族危机,也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高涨的爱国热情,酝酿多年的变法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出自人教版选修一

材料二   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并进行贸易,因军舰是黑色的同时船上又冒着黑烟,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日本紧锁200多年国门随之被打开,引发了日本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进行一场伟大的改革——明治维新。

——出自人教版选修一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日两国在改革前所面临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2)由于黑船事件引发了日本明治维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的内容。
(3)中日两国改革形式相同,背景相似,但结局大相径庭,请你用一句话归纳出导致中日两国不同结局的原因。
(4)结合中日两国改革一成一败的史实谈谈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史(旧)、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2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5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经济史(旧)
4
世界史
5
中国近现代史
6
文化史(旧)
7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含义和内容  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宗法制单题
20.65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宗法制单题
30.65宋朝以前市的发展与特点单题
40.65秦朝中央官制  汉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秦朝的政治制度单题
50.4监察与谏议单题
60.85单题
70.65短暂的春天单题
80.65拜占庭的兴衰与俄罗斯的扩张 单题
90.65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单题
100.65《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10.4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背景)单题
120.6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全国抗战的开始单题
130.85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单题
140.65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单题
150.65儒家  墨家单题
160.6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单题
170.65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单题
180.65魏源与《海国图志》单题
190.65严复与《天演论》单题
200.65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单题
210.85戊戌变法单题
220.65邓小平理论单题
230.65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单题
240.65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和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单题
250.65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0.65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70.4拿破仑
280.65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