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1 题号:10057314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
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实行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和公平、公正
12-13高三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79]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封邦建国制
B.荐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019-11-06更新 | 7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唐代的科举取士不仅依据试卷成绩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这一做法
A.利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
C.可能影响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D.拓宽了下层读书人的入仕渠道
2019-06-02更新 | 32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余秋雨在其作品《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
A.科举选官更利于国家行政管理B.选官制度与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C.科举及第者已控制了整个国家D.以门第为依据的选官现象已被杜绝
2016-12-12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