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商鞅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49 题号:129472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商鞅变法前,秦人的典籍中几乎找不到“德”“仁”“义”一类字眼,而多的是“吉凶”“祸福”“利害”等概念。商鞅反对以“礼义”治国,以“霸道”说孝公,提出强化君主集权、厉行法治、以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天下等功利主义理论。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他利用秦人宗法观念淡漠的传统,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进而建立君主的绝对权成和崭新的宗法秩序。

——据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改革的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商鞅的改革策略。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孝公三年(前359年)颁布《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同时也使原本束缚力就不强的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被荡涤。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再次颁布的《分户令》更为严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父与子、兄与弟在同一房屋内居住均属违法行为,并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即使父母健在,儿子也可依法从父母处取得一份家产,一改过去在家族财产继承方面只有嫡长子才能享有继承权的状况。通过析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商鞅在谈及治秦策略时说:“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推行《分异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推行《分异令》的意义。
2021-04-19更新 | 1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商鞅变法

材料一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注:如果现在的法令规定让有斩首军功的人去做医生或者工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者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

——《韩非子·定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评析韩非子对商鞅变法中关于军功爵制的看法。

材料二   《汉书·食货志》载董仲舒奏疏:“秦……用商鞅之法……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盐铁论·非鞅》:“大夫(桑弘羊,汉武帝时期主管财政的官员)曰:‘昔商君相秦也……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注:赡是充足富余的意思)。’”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同是汉武帝时期的官员董仲舒和桑弘羊,为什么对商鞅赋税改革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2021-04-07更新 | 2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改革被视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周王室的统治逐渐崩溃,奴隶制度也在逐渐解体,加速这一解体的催化剂就是各国一系列的变法。“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秦国在整个争霸战争中处于劣势,时刻有亡秦的危险。秦孝公求贤若渴,强烈支持商鞅变法。商鞅不负秦孝公的厚望,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大抵天下之事,久则不能无弊,固宜通变,然须合乎人情。宜于土俗,从容改图,而后天下蒙其福。宋至神宗,国势颇不振矣,安石所谓变风俗、立法度,未为不是。但其不达事理,不识时宜,直任己见而专务更张,遂使天下霭然,丧其乐生之心,而君子为之一空。有才而无识,可胜惜哉!若王安石起初不可谓非君子也,特因性执而少容,好学而泥古,遂至引用小人,基宋室之祸

——摘编自张居正《资治通鉴直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张居正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21-09-24更新 | 1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