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 邮政和通讯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91 题号:13361834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列强咄咄逼人地要求在中国建电报线路。迫于压力,清政府表示“中国沿海内洋.可听其在水底安放,惟线端仍不得上岸”。中国虽然被纳入世界电报通信网络之中,但并没有开通内部线路.最终形成了“内外有别”的特殊通信状况。这反映了
A.清政府对国家信息安全的维护B.列强的经济侵略呈现出多样性
C.“闭关锁国”体制仍有较大影响D.中国近代通信业带有殖民色彩
【知识点】 邮政和通讯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1】19世纪70年代,中国电信事业得到了发展。在丁日昌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于1876年设立,第一条电报线也于1877年架设,这是中国人自己架设,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是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这条电报线架设于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2-03-10更新 | 4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史载:清朝驻俄公使曾纪泽呈递朝廷的公文由俄国打电报到上海,只须一日;然后由上海到京城,则需要先通过海路送到天津,再由驿马转递到北京,还须要六七日。这反映出清末中国
A.国力衰弱,通信条件落后
B.政府观念陈旧,不愿意改变传统官方通讯方式
C.近代电讯事业受制于西方列强
D.多种通信方式并存
2018-10-07更新 | 9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竹枝词中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C.近代通讯技术传入中国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
2016-12-12更新 | 2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