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2 题号:14384615
《临时约法》的制定者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虽然其内容是先进的,但从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两千多年专制传统的国家,“从天而降”的宪政民主如同闹剧。材料可用于解释近代中国
A.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性B.阶级矛盾难以调和
C.全面学习西方的必要性D.立宪活动的欺骗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签署并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1921年他却在《五权宪法》中指出:“在南京定出来的民国的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在一次讨论中他又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国会且然,何有内阁?……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由此可见
①《临时约法》的内容不符合孙中山的主张
②《临时约法》较《五权宪法》有更广泛的群众支持
③ 当时中国缺乏实行内阁制的条件
④ 孙中山希望在《临时约法》的基础上推动《五权宪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5-07更新 | 1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这主要反映了
A.反革命势力旨在破坏《临时约法》
B.国民宪政意识薄弱
C.《临时约法》未涉及人民权利
D.民主观念尚未传播
2019-06-06更新 | 5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其中讨伐袁世凯的是
A.“二次革命”、护国运动B.“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C.护国运动、护法运动D.“二次革命”、第二次护法运动
2022-04-30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