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14529459
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中国各年进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进口出口
机器及大工业原料及建筑用品农产品矿产品手工业制品机器制造业
19101.516.139.10.741.418.8
19203.225.336.43.739.420.5
19303.723.245.14.630.619.7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第一辆出厂的解放牌汽车

1954年毛泽东给爱姆发动机试制成功的贺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10—1920年间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比重和出口的机器制造品比重出现了怎样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些现象出现的条件。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现代经济的转变。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
2019-05-14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文明的演进
从历史来讲,现代化的涵义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在此引领下,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演进,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对此进行了讨论后作了如下专题的阐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主题二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拿破仑法典》现藏于某博物馆,以下为其中的摘录


主题三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某同学建立个人历史博物馆,收集有如下两张图片


主题四中国现代的政治文明某博物馆陈列有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方案①是以玉壁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进后的图样,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图案。



                  方案①                            方案②
(1)依据主题一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信息内容信息分析
土地交换在监督下完成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交换可以说明西周社会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水平不高
可以说明西周中期已经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
青铜器的铭文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2)概括主题二中条款的原则,并指出该文件的思想来源。
(3)主题三两幅图片反映的经济模式有何不同目的?其共同手段是什么?
(4)结合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主题四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2020-03-24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企业名称地点资本雇工所用机器或产量
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1万元700人使用蒸汽动力
贻来牟机器磨房天津7万元10人机器磨面
通久源轧花厂宁波2万两400人新式扎花机40台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广州15万两每周产纸40吨
燮昌火柴公司上海5万两800人日产火柴50箱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三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2019-04-25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