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6 题号:15426533
[中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严复将亚当斯密的利己心观点同中国传统的义利观相结合,提出义利合的观点,主张把义和利统一起来,同亚当斯密一样,严复把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看成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受自然之机必至之势,即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的支配。严复十分赞赏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货币差额论与贸易差额论的批驳,力主自由贸易,严复倡导经济自由,主要体现在他于1902年翻译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原富》(今译为《国富论》)中。《国富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开山之作,书中竭力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严复很推崇此书,认为英国的富强与其有着密切关系,英国当政者言商政者,大抵以自由大通为旨。

——摘编自程艳《严复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材料二搁置经济自由主义而该社会主义,或者说谈论欧美的政治民主+苏联的经济民主”“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修正组合型自由主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其是40年代的中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从最初鼓吹自由竞争、放任主义,到后来转向倡导与经济自由大异其趣、大相径庭的社会主义,这种从发声变调的历程,既是受外部环境影响所致,也与中国社会文化、中国思想界乃至自由主义者内部的情况有关。

——摘编自余根华《放任与干预:近代中国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声与变调》


材料三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来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摘编自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其观点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经济自由主义从“发声”到“变调”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实现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加速经济发展的过程。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历,行之愈远,则商品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的制造,运费即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该时期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说说1912年—1925年、1937年—1949年这两个阶段民族工业呈现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1949年民族工业发生变化的相应原因。
2021-09-27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宁波帮”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经济的进一步入侵,“宁波帮”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宁波帮”还扩展该帮成员,其联络对象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籍,甚至包括安徽籍,因此“宁波帮”演变扩大为“大宁波帮——“江浙财团”。……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

材料二“江浙财团”投资人和主办人大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有些是北洋时期的军阀官僚,出身于买办,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少集团带有较浓厚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倾向,但其民族资本主义成分则是主要的。其代表人物曾表现过一定程度的反帝、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又表现了较强的动摇性和妥协性。特别是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使他们感到恐惧。当蒋介石准备发动“四一二”政变时,许多人站到了蒋介石一边。

材料三江浙财团希望南京政府能够实现国内的统一和稳定,取消外国企业在华的经济特权,虽然蒋介石与其有共同点,但蒋介石主政期间致力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对于江浙财团所掌握的银行业这样的命脉行业,是必定要将其纳入国家的控制下,这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三十年代随着日本入侵的威胁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对经济的统制程度日渐加深,至1935年时,全国2566家银行有1971家被国民政府控制,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地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江浙财团开始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在近代崛起并达到鼎盛的主要因素。
(2)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评“江浙财团”。
(3)联系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江浙财团在近代发展受阻并最后瓦解的主要因素。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2015-08-14更新 | 2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近现代企业内迁

材料一   “七七”战端一开,国民政府规划了以川、云、贵、湘西为重心发展大后方工业的战略布局,组织了东部沿海沿江的工矿企业内迁,实行了一些奖励工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许多工厂在内迁途中屡遭轰炸,但资本家与各厂职工们均表现出牺牲精神,“看见前面同伴被炸死……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照旧工作”。内迁的工厂不仅填补了西部工业的大部分空白,还使大后方形成了一支包括企业家、科技专家和技术工人的工业建设骨干队伍。抗战8年,内迁工厂大体上保证了正面战场的轻武器供应无虞。当时西部地区所形成的工业中心区和各地的产业优势,许多至今仍保留着明显的痕迹。

——摘编自侯德础《西部地区两次开发的历史扫描》等

材料二   解放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上海经济发展遇到较大困难,特别是商业、服务业在崇尚节俭的社会环境中显得相当萧条。同时内地的经济发展又缺乏技术、缺乏人才、缺乏经验。经陈云同志批准,1956年一批企业从上海散到内地。一五计划期间,上海约有270多家企业在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内地省区生根开花,约有15万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参与内地重点工程建设,对于内地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摘编自谷牧《谷牧回忆录》


(1)根据材料,分析抗战时期和新中国初期企业内迁的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企业内迁形成的民族精神的内涵。
2022-12-10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