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开创外交新局面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8 题号:15771925
“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主题口号。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体育活动中强调思想以礼、义、仁为核心,在六艺之教中强调礼乐的教育,强调文武并重,在孔子思想中,仁、武二者并行不悖,武是行仁的前提,仁是行武的归……孔子对射礼推崇备至,《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曾对围观射礼的民众提出要求: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尊老爱幼和好学上进者可以就坐。

——据薛文传《从先秦时期体育思想史演进视角看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等改编

材料二   甲午战败后,张伯苓决计积极投身于教育救国事业。其体育教育思想不仅注重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他积极提倡全国体育运动竞赛,组织全市、全省以及全国田径和各项球类竞赛运动大会。张伯苓创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并任中国第一任奥委会主席。

——摘编自庞少哲《张伯苓体育思想与近代学校的体育办学》

材料三   中国参与奥运会的历程

1932刘长春代表中国只身赴美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未小组出线
1984中国代表团参加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共取得15枚金牌
2008北京主办,多城市协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022北京、张家口主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获9枚金牌,15枚奖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六艺”中的体育项目,并概括儒家体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苓先生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3)阅读材料回答:中国参与奥运会的历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反映了当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什么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冷战期间,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不再触及对方的势力范围,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达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

——孙丰怡《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大国交往中的审慎原则》

材料二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材料三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1)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多次发生严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危机有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结合“冷战”后的相关史实举2例佐证福勒的观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当前我国政府应如何利用“包容”的历史传统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2018-02-02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时期,中国长期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对外援助被视为一项为革命外交服务的“必不可少的战略支出”。具体而言,援助通过实现国际统战这一目标服务于整个革命外交,国际统战是革命外交的特性,革命外交的手段和方式都离不开统战思路与模式。因而,援助的目的是“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巩固和发展反帝反殖统一战线这一总的战略目标服务"。

——摘编自蒋华杰《国际冷战、革命外交与对外援助》

材料二   人道主义是一国对外援助的原始动因之一,在别国遭受自然灾害或战争破坏时,中国实施对外援助是践行国际主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经济动因主要体现为市场因素、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制也决定了中国对外援助有其独特的一面,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促使中国对外援助结合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同时中国对外援助追求公平与正义,有时甚至做出自我牺牲。

——摘编自任晓、郭小琴《解析中国对外援助: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说明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意义。
2020-04-23更新 | 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主要内容如下:1.军事方面,“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者措施。”2.政治方面,“双方根据巩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3.经济文化方面,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潘正祥《从同盟到对抗——20世纪50、60年代的中苏关系》

材料二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环境、经济发展、外交政策、社会制度方面,说明中国愿与苏联结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及所学,归纳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并指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
2019-12-19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