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7 题号:15895012
买办是近代中国商人所从事的颇具代表性的新式职业,从事买办的徽商颇多,绩溪人胡寄梅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银行买办家族。如表可以用来说明近代
胡寄梅家族买办情况简表
姓名买办前经历买办经历投资实业情况备注
胡寄梅洋务局学英文历任中华汇理和麦加利银行、有利银行、道胜银行、华比银行信昌丝厂万国商团中华队
发起人
胡笛栏从寄梅学英文英国汇丰银行寄梅堂兄
胡筠籁华比银行、上海三菱洋行银行部工作1907年,上海三菱洋银行部扩充为三菱银行,担任买办,“九·一八”后辞职上海纱布交易所常务理事寄梅长子
胡筠秋继寄梅为华比银行买办,抗战后续任寄梅次子
胡筠庵英国葛拉斯哥大学学习造船上海纱布交易所副理事长寄梅三子
胡筠庄烟台海军学校
毕业
德华银行寄梅四子

A.徽商广泛进军新式银行信贷行业B.买办成为外商在华利益的代理人
C.部分徽商家族主动应对百年变局D.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推动社会转型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近代以来生产力进步,东西经贸交流频繁。阅读材料浇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不同时期欧洲在东西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方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此家丝厂初期经营困难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后期经营改善的原因。
2016-12-13更新 | 1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南北朝时期,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这可视为最原始的火柴。北宋民间用染着硫磺的杉条引火,明朝时,“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将硫磺涂在上面借以引火。那时,火柴多是家庭和小作坊制造。

1827年,英国化学家约翰·华克试制一种火药时,无意中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摩擦火柴。1831年,法国人索里亚制成黄磷火柴,使用方便,但容易引起火灾。1833年,瑞典建立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1855年,瑞典人伦德斯特伦经过反复实验,利用氯酸钾和硫磺的混合物,创制了安全火柴,应用广泛。

材料二中国的第一家火柴厂于1879年在广东省佛山建立。

1897年建立的的天津自来火局难以与“洋火”竞争,开业不久就宣告歇业。

1905年,光绪帝批建“京师丹凤火柴有限公司”,由农工商部投资5000元作为官股,并给予在北京区域15年经营专利,公司经营十分顺利。

1909年,罗剑秋在天津城西开设北洋火柴有限公司,曾使用的火柴商标有“红星”“万年青”等十余种。

1910年,张新吾在天津建立华昌火柴公司在火花侧标上特意加注“务求实益不夸张枝多、货整料精优长特”的宣传文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自办的火柴厂增多,火柴价格便宜,一角钱可买20多盒,城市居民才普遍使用火柴,交通较方便的农村也多改用火柴取火。

张新吾联合国内52家火柴厂,组成了“中华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有效抵制了瑞典黑头火柴在我国的长期垄断。1932年5月,在华的瑞典火柴公司自动宣布破产清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欧洲发明制造火柴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火柴业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18-09-18更新 | 1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雍正帝曾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些近代商办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三   1899年)这本书(《美国十大富豪传》)荣德生读了好久,他从中知道实业使他们致富,实业使国家强大。……两兄弟一合计,决定把钱庄资金转移到实业上面来。……由于交战国国内实行战时经济,面粉萎缩,需求量增大,……两兄弟于是抓紧时机,不断拓展企业规模,连年增设新厂。191319141915年福新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先后筹建……荣氏的实业之舟,在面粉业的汪洋大海中再次掀起一股更大的浪潮。

材料四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徐中尼:《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


(1)材料一中雍正帝主张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近代商办企业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甲午战争后,这些商办企业为什么会得到清政府承认?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世纪末荣氏兄弟投资于实业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企业得到壮大的外部条件。
(4)依据材料四分析民族资本家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态度和认识。
2021-08-30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