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 土地制度的演变 >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78 题号:15928258
1972年出土的旟(yú)鼎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该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周王后妃,曾多次代周王对臣下进行赏赐)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铸此鼎纪念。据此可知
A.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B.臣属接受封地后必须铸鼎
C.臣属对土地只有使用权D.师栌触犯了周天子的权威
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6]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了西周共王时期的一件名叫“三年卫益”的青铜器﹐高29厘米﹐盖内铸铭文132字,完整记录了裘卫和矩伯交易土地的事情。以此为例证,可以说明当时
A.土地兼并严重B.井田制遭破坏
C.均田制盛行D.土地私有制确立
2020-09-08更新 | 22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2】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2020-07-11更新 | 828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春秋时期,“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的局面时有发生,这反映了
A.井田所有收获都归贵族B.井田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C.井田制属于土地公有制D.井田买卖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20-11-16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