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内阁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39 题号:15932109
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从永乐开始,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但是,他们谁也不敢担当违反祖制的罪名,谁也不愿从已经取得彻底胜利的皇权中,又拿出一部分给阁臣分享。”这表明明代内阁
①跻身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②成为加强皇权的工具
③有效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④拥有一定的议政权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知识点】 内阁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明代内阁公文往来,嘉靖隆庆以前很长一段时间犹自称翰林院,内阁中的文渊阁印“不得下诸司。即下诸司,以翰林院印行;诸司行内阁,亦止称翰林院。”明末万历朝修《会典》时,仍将内阁职掌附录于翰林院条下。这表明明代内阁
A.成员皆为翰林学士B.行政效率受到制约
C.并非法定中枢机构D.参政权力明显萎缩
2021-04-19更新 | 4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有学者认为,明代内阁“属于次君主权力层次”,并向宰相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内阁“始终没有改为宰相”;也有学者认为朱元璋的废相,实际上造成明代相权游离于监、阁之间,这“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从传统单相制向双相制的转化”,是对传统丞相制的变相恢复。造成这两种不同认识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内阁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内阁有效地限制了君主专制
C.内阁的职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D.历史典籍对内阁记述的随意性
2020-02-20更新 | 3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在明朝的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内阁和司礼监双方权力的大小,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据此可知明朝
A.中枢权力分配日趋合理B.内阁已无实际权力
C.杜绝了权相的出现D.体现权力制衡的色彩
2020-02-20更新 | 7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