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资本主义的扩展 > 日本明治维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161853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前,这个国家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等,其中粮食占出口额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是机器设备、颜料、皮棉和煤。从1822年起主要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改革后,出口农产品仍占最大份额,粮食占一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的需要,国家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其对外贸易额增加两倍以上。

——摘自《苏联经济史》

材料二:《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材料三:“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四: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改革必然充满阻力,上述三国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各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亚洲国家改革对现代化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5)材料中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失败。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
【知识点】 日本明治维新 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清驻日参赞黄遵宪《樱花歌》:承平以来二百年,不闻颦鼓闻管弦/呼作花王齐下拜,至夸神国尊如天/笑蓉毒雾海漫漫,我自闭关眠不动。

材料二   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社会状况?材料二中“这把烈火”的含意是什么?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增强民族力量”的?
(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2021-09-09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必须定期到官府作坊服役,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最为卑贱。其中“匠”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一四八五年),发布了班匠以银代役的法令,根据法令,凡愿出银者可以出银代役,不愿者仍旧当班,这是双轨并行的办法。清王朝建立后,于顺治二年就下令废除匠籍。班匠制度废除后,官营手士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工匠和一般工匠,致使官营手工业逐渐趋于衰落

——转引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1591年,丰臣秀吉颁布《身份统制令》,严禁士、农、工、商横向流动,农民不得弃农从商,武士不可获取町人与农民身份。明治政府成立不久就着手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并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转引自《日本的政治进程:从明治维新到“55年体制”》

(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和日本古代身份制度的共同特点。

(2)分析中国废除班匠制度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身份制度改革的影响。

2016-12-12更新 | 2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是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开始,政府强调: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女子与男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舞惩罚。1883年,文部省公布了《农学校通则》,第二年又制定了《商业学校通则》。一方面,在中学开设实业科目;另一方面,在各级教育上专设实业学校,初等教育开办实业补习学校等,中等教育开办实业中学等,高等教育则开办专科实业学校。1886年,又根据《帝国大学令》改称东京大学为东京帝国大学,分为大学院和分科大学两部,大学院侧重进行学术和科学研究,分科大学以传授专门知识为主,培养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人才。

——摘编自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治维新初期的教育改革。
2021-06-10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