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1 题号:16438956
解放战争接近尾声,随着城市不断的解放,人民政府在没收外国企业和官僚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一做法(     
A.有利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意在对私人资本的和平赎买D.践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期间,国统区倒闭的商店以及工厂就多达两万七千多家,涉及广州、重庆等20多个城市,上海国货业产量仅占到战前的四分之一。其中,在抗战中迁移至四川的工厂仅存1/4,而其中能够正常生产的又只占一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美国的经济掠夺B.政府的财政赤字
C.国民党的经济统制D.国统区的混乱秩序
2021-12-02更新 | 17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据统计,1945年8月至1946年5月,重庆区登记的工厂1800余家中有344家停业,四川中小区厂联合会原有会员390家,只剩下100余家,开工者仅20家。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的体系不健全B.频繁战争对民族工业的冲击
C.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D.内迁工业受到多种因素制约
2021-04-19更新 | 10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1937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 400 多吨、工人2 100多名。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这主要说明(  )
A.战争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B.国民政府干预经济发展
C.工业不平衡格局调整到位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2020-12-01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