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9 题号:166638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主的为政之要首先在于自身具有较高的德性修养,也就是为君要有君道,为父要有父道。对于治理国家,当政者应“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国家关键在于“敬事”“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在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勤政既是臣下基本的政德操守,也是臣下应有的政治担当。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连续的政治组织方法:依据需要设置相关职位,责成各级官员任事,分清权责,尽量避免“言出法随”的现象。

——摘编自史庆春《从论语“问政”看孔子的德治思想》

材料二   商鞅将原有井田制,即土地归国家、诸侯宗氏所有,人民只是在井田上耕作,改为承认土地私有制。并且规定人民可以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由各人所占有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商鞅将全国乡邑合成三十一县,其管理人员都由中央任免,使君主能够直接掌握县的行政。他还通过一系列的利益激励,促使军人在战场上勇猛杀敌。

——摘编自赵燕霞李怡《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政治主张的核心及其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16分)按生产方式,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阅读下列表格:

请回答:
(1)结合封建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分析商鞅变法对封建主义经济模式形成的影响。
(2)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要原因。
(3)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体制)作了哪些调整?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僵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对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内涵。
2016-11-21更新 | 8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

(1)比较图1、图2、图3,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至战国时期形势图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趋势。
(2)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以商鞅变法为例,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1-02-01更新 | 5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确立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铁农具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代替。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实力增长,要求政治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秦孝公赢渠梁即位后,下令招贤决心图强改革,商鞅自魏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策略,深得孝公信任。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商鞅任左庶长,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变法,秦国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逐渐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集权国家,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商鞅变法》

材料二     北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维护中央集权,官僚机构庞大臃肿;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南侵,形成了庞大军事体系,出现了冗员、冗兵、冗费,财政入不敷出,民众负担沉重,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庆历新政失败后,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缔和,朝廷内外危机四伏,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推进了军队建设,但由于用人不力及执行偏差,变法带来负面效果。元丰八年神宗死,子哲宗即位,起用司马光为相,除置将法外全部被废。

——摘编自《王安石变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制度变革上的体现,概括商鞅变法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概括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2023-01-11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