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祖国统一大业 >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6959414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李斯)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礼记·王制》)

材料二 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造就的。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但一个时期以来,台湾民进党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一些外部势力极力搞“以台制华”,企图阻挡中国实现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维护大一统的举措并概述其意义。
(3)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不容置疑也不容改变。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湾“工作理论”的创新及“实践”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的阻碍因素。②结合二战时期的相关史实,指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国际法律文件名称及其主要内容,并说明二战后初期中国践行这一文件的行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台湾的战后调整面临另外的一些问题,随着共产党军队在中国大陆掌握领导权,1946年到1948年间,国民党政权准备向其不久前进驻的岛屿(台湾)退守,由于共产党没有海军,所以不能对他们造成威胁。结果一个新的领导体系和从大陆撤出来的大量军队被强加到台湾大部分民众的身上。

国民党在中国实行的蒋介石个人独裁政治在台湾由于要控制不满的人民而更加严酷了。台湾与海峡对岸共产党政权保持紧张的敌对状态。1955年到1958年,大陆军队炮击了国民党控制的两个小岛——金门和马祖。随着美国支持其同盟者蒋介石,更大范围的冲突似乎很快就要发生。后来紧张局面由于中国共产党同意只在隔天轰炸而有所缓和,而美国的船只也只在不轰炸的日子来给这些岛屿运送物资,这样保护了国家的荣誉。最后,美国说服蒋介石放弃了反攻大陆的想法,冲突缓和了,双方转为展开宣传攻势。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退守台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为何要放弃反攻大陆的想法?

2018-11-04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2019-06-29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1972年


(1)材料一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造成诗人上述感情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2)简要指出在50-70年代解决台湾问题主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3)请简要指出80年代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


(4)结合材料三扼要指出国共两党有什么共同利益?从七十多年来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凡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5)举出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2019-12-19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