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17307820
春秋时期,华夏族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相当普遍。据文献记载,晋献公就曾娶过三个戎族的女子,晋文公的母亲也是戎族人。此外,异族之间的通婚在一般百姓中也经常出现。这反映了此时(     
A.民族政策较为开放B.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C.礼乐制度走向瓦解D.文化认同开始形成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华夏与夷狄的文化冲突消失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形成
C.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D.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21-11-09更新 | 11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近年来,延庆地区出土了公元前8-前4世纪的古代遗址和遗物,如山戎古墓中的青铜短剑、箭镞、箭囊以及牛羊等殉葬品;胡家营聚落遗址中石器、骨器、铁器与铜器等遗物,以及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和农耕民族盛放谷物的陶器。这表明
①燕国是农耕与游牧经济的交错地带②民族融合在春秋战国时期较为明显   
③游牧民族已经完全汉化④当时这一地区多元的文化风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7-08更新 | 12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从西周时起,“中国”就是中华各族先民心中的权力中心,是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地。“中国”一词虽然没有成为某一民族或某一政权所独有的专有名词,但是各民族都可以自称“中国”,所以才会有宋人的“中国”、契丹的“中国”、西夏的“中国”和金人的“中国”等各个民族的“中国”。这意味着“中国”称谓(     
A.源自民族文化双向交流B.是当时民族交融的产物
C.增强多元一体民族意识D.加强了中华民族认同感
2023-11-23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