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魏孝文帝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5 题号:17844182
近日,我市某中学的历史研学小组开展了一次"感受北魏魅力共创文明大同”的北魏历史资料收集活动,他们收集了相关史料并展示如下。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迁都后,(孝文帝)大力推行族际婚姻,借此来增强鲜卑与汉族之间的联系,促进鲜卑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继而博得汉人的支持与效忠,孝文帝自身"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义、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联,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并且他还为其五个弟弟分别指婚迎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等高门之女,并宣布"前者所纳,可为妾媵”。

——岳雪莲《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拓跟鲜卑的文化变迁》

材料二   云冈第二期石窟建于文成帝死后至孝文帝迁都洛阳前(465494)o……孝文帝太和十年(公元486年)的服制改革与云冈石窟造像关系密切。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南方地区在魏晋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将佛教与神仙思想结合,形成了始于顾恺之、戴逵,终于陆探微"秀骨清像”一派的画风。这种新形象、新画派随着南北方的交流与太和改革中大力吸收南朝文化,使一种面相清瘦、褒衣博带、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在云冈石窟太和年间的造像上初见端倪。因此中期的飞天从形象到服饰都渗有汉民族文化典型的"秀骨清像"因素。如第6窟中心塔柱北壁下层龛楣内的飞天,高发髻飞天与逆发型飞天相间分布,前者不露足,后者露足;前者体态清秀飘逸,后者健硕豪放。

——李南芹《由北魏历史看飞天形象演化——以云冈飞天的演变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在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说明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知识点】 魏孝文帝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三国以降,州一郡一县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南北朝时期,州郡增置日多,全国一度出现275州统领663郡、1500县的局面。北齐文宣帝一举裁减一半以上的郡县,开精简之先河。隋初,“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僚)以众,资费日多”隋文帝接受大臣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将行之三百年的州一郡一县三级制改为州一县二级制。隋文帝还“悉废汉以来州郡辟署佐僚之制”罢废州县乡官,“大小之官,悉由吏部”吏部在选用地方官佐时全都使用外地人。刺史、县令皆每年考核政绩,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不得重复任用。这为日后推行的选举(官)制度奠定了基础。

——据岑仲勉《隋唐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代地方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地方制度改革的影响。
2018-03-27更新 | 2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之初,工商业是由官府垄断经营的,山木川泽等自然资源一概为国家所有。汉武帝时,治粟都尉、大司农桑弘羊提出:“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涟,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汉武帝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月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即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不像盐的民制官收。民私自煮盐和铸铁者受钛左趾的刑罚,工具和产品没收入官。盐铁官营以后,那些赢利前景最好的行业都被国家垄断了。于是,在这个社会上,商业资本便没有了出路。盈利的产业不许做,不盈利的产业无法做,这是盐铁官营背景下商业资本所面对的真实环境。盐铁官营在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盐铁官营的影响。

2017-04-15更新 | 1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魏书•食货志》

其始也,公卿方镇皆故部落酋大,虽参用赵魏旧族,往往以猜忌夷灭。

——《魏书•旧本〈魏书〉目录序》

材料二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孝文帝本纪》


(1)根据材料一回答,北魏面临哪些危机?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所述是谁?反映了什么问题?
(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2019-01-22更新 | 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