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3 题号:184352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是封建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高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体育活动都触处可见。从体育项目看,唐代不仅传承了蹄鞠、缘竿、马术、摔跤(相扑)、棋类、武艺……而且还出现了马球、象棋等新的体育项目,据文献记载,太宗皇帝是引进马球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民俗体育方面,如秋千、斗鸡、踏春、赛龙舟也在城乡蓬勃开展,其中有些项目来自西域,也有些项目远播朝鲜、日本、东亚、西亚,甚至欧洲,出现了以唐朝为文化中心的传播流。

——摘自王俊齐《唐代体育文化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体育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体育文化兴盛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各国和唐朝来往,必经长安;东亚、南亚各国经陆路与西域交往,也必经长安;它是首都,各国使节频繁来此进行政治活动,向这里传播域外文化,又从这里带回唐朝文化;它作为文化中心,四方儒士云会于此,又有左右两教坊,善歌工舞,域外传来新声佳曲,经教坊上演,传遍京城,影响全国。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长安外郭城依直线划分为整齐排列的108个坊和东西二市。唐代对市场的设置、开闭的时间、商业区域的规划都有严格的限制。东西两市各有市署和平准署具体负责市场管理。


——摘编自贾虎林《唐代长安城市管理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和长安在对外交流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长安城市管理的主要特点。相对于东市,西市有什么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安城反映的时代风貌。
2024-01-21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唐朝国力强盛,制度先进,文化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在唐朝的十部乐中,除了燕乐、清商乐外,西凉乐、天竺乐、龟兹乐、高丽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都是外来乐。除了宫廷,高官和民间大贾家中也有出现私人乐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宰相制度的创新之处及其作用。
(2)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
2021-10-20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运用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舂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政治格局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格局所代替,新贵族不满足于经济力量的增加,谋求更多的政治权力。私学的兴起以及文化典籍流落民间,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士作为一种新阶层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诸子之学为其政治目标服务,谋求特定利益。这一时期,中原华夏民族与四周夷、戎、狄、蛮不断争战,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趋同,这就为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胡林涵《浅谈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机制》

材料二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城,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对外开放。随着国门的打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的文化、物产、科技、工艺等沿着这条大道不断地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正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到了唐代,更进入到“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在长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通过海陆两途,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火药等物品及造纸、炼铜等技术,都相继传播到东亚、中亚、西亚及欧洲。其中“遣唐使”是将中国唐朝文化向外传播中的一支独特的队伍,他们除了完成官方的外交使命外,随团成员还有许多留学生、学问僧以及医生、工匠等,他们都带着任务来学习盛唐文化。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律令制度为样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出现了“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新气象。

——摘编自武斌《汉唐:中华文化的魔力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
2023-11-06更新 | 1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