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甲午中日战争 > 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4 题号:20103630
致远舰是北洋海军主力巡洋舰,1894年9月在甲午海战中沉没。战争结束后清廷颁布上谕,大力褒扬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赐谥“壮节”,从优议恤。有挽联云“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规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成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

材料二   (致远舰)被1枚重炮弹……命中了水线。总之不管怎样,它开始严重倾斜,显然是受到了重创。该舰的管带……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向一艘敌人最大的军舰冲锋, 准备实行撞击。一阵重炮和机关炮弹的弹幕扫过他的军舰,倾斜更加严重了,就在即将撞上敌舰之际,他的船倾覆了。军舰从舰首开始下沉……所有舰员与舰同沉。

——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世纪杂志》,1895年)

材料三   致远舰水下考古……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力合作,汇集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在丹东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海洋勘测、潜水打捞等行业的技术力量,于2016年秋圆满完成致远舰考古调查任务。此次调查,也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考古发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致远舰……处于北洋舰队左翼最外围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为日军集火攻击的对象……中炮进水后……一直坚持在战场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

(1)分析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2)结合材料三,说明你所能确认的历史史实。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甲午战争期间,《申报》作为当时有一定影响力的报纸,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报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为朝鲜必当与日本力争,断不可稍有退让。”“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李新军《甲午战争前夕的<中报>舆论》

材料二 《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相关报告

战役报道
黄海战役当日击沉倭船四艘,受伤糜烂者三艘;倭船败北后,由我船带回旅顺口赶紧修理。
辽东战役《连胜倭奴电音》“云自本月十五至二十三日,九连城、摩天岭、旅顺口诸处水陆各军与倭奴交战,连获大胜,击毙倭奴无数。

材料三 《申报》关于甲午战争消息的来源构成

——摘编自曾庆雪《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报>的失实报道研究》

消息来源分类
自采事件当事人讲述、官府线人情报、朝廷谕旨、社会舆论。
公开征求来自国内与国外,其中国外最多的是日本。
转载(翻译)转载国内同行报纸和国外报纸,其中香港与日本报纸是转载消息两大重要来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前夕《申报》对战争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报道,可以确定的史实有什么?哪些属于失实报道?依据材料三分析失实报道出现的原因。
2021-04-28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帝宣战谕诏为:“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倭人渝盟寻衅,无理已极,势难再以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6卷

明治帝宣战诏书为:“……朕兹对清国宣战……苟不违反国际公法,即宜各本权能,尽一切之手段,必期万无遗漏……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

——宗泽亚《清日战争》

材料二   关于甲午战争,日本学者们一致认为:“以甲午战争为一阶段终点的东亚国际关系史就是以东亚旧秩序和西方近代新秩序间之关系为主线发生并发展的历史。”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即使甲午战争被认为是“出师无名”抑或“不义之战”,日本也会打着“以欧洲文明来更换东亚旧习”的旗号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进行洗白。

——冈本隆司《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

而中国学者认为早在188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讨清国方略》,目标是“攻占北京,擒获清帝”。1894年7月25日,日军海军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高升”号,从而发动了侵朝、侵华的战争。因此,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经过周密准备后发动的,绝不是有的日本学者说的偶然冲动。

——张海鹏《甲午战争与中日关系》

韩国官方出版的《韩国史》认为:“甲午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这是一场在东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

——孙科志《韩国人怎么看甲午战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日两国宣战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韩三国史学界对于甲午战争的性质各有哪些看法?据此说明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看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9-12-13更新 | 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请回答:

(1)图1这位将领是     ,他战死于      战役;图2这位将领是      ,他战死于        战役。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办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条款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危害?
(3)1895年4月,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领导发动了“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了《        》,请求光绪帝确定维新变法政策。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开始变法。
(4)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1-01-23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