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 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1 题号:2040229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部分重要的水利设施及其简介

名称

简介

江汉运河

约公元前600年,为解决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分离及粮草运输问题,楚庄王令孙叔敖率领民众挡沮水作渠,引江水入汉江支流扬水,最后直通郢都。楚昭王时,伍子胥率吴师伐楚,疏浚此运道以入,故此运河又称“子胥渎”。

都江堰

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后,为解决物资供给和兵员运输问题,秦昭襄王任命李冰为蜀地郡守,兴修水利。李冰到任后,仔细踏勘,率领当地民众凿山分水,将岷江一分为二,既减缓水势,又引水入成都。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写道:“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郑国渠

公元前246年,韩国派水工郑国说服秦王兴建郑国渠,以消耗秦国国力。郑国拦泾水入渠,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形,让渠的主干线沿山麓自西向东伸展,并将冶水、清水等收入渠中,最终注入洛水。“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材料二   春秋至唐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统计表(部分)

朝代


春秋(公元前722—公元前481)战国(公元前481—公元前255)
(公元前255—公元前206)

(公元前206—220)
三国(220—
265)
晋(265—
420)
南北朝(420—
589)
隋(589—
618)
唐(618—
907)

陕西

1

18

2

9

32

河南

1

3

19

10

4

4

11

山西

1

4

1

1

1

3

32

河北

5

1

2

3

1

24

甘肃

1

1

4

江苏

3

2

1

3

2

8

1

18

安徽

1

1

3

4

1

12

浙江

2

4

2

3

2

2

44

江西

1

1

1

20

福建

2

4

29

各朝代

合计

6

7

1

54

23

15

19

25

226

——摘编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和水利事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修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至唐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迄今为止,公认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的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比西亚赫梯人的人工冶铁要晚了1000多年。战国时期冶铁业一般只能冶铸农具和少数手工工具,锻制兵器还比较少。西汉以来,钢铁冶炼行业不仅能生产铁制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还能大批量生产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如灯、釜、炉、剪等。罗马帝国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其著作《自然史》中曾说“在所有的各种铁之中,以中国铁为最好。中国人把它连同各种织品和皮货输送给我们”。鉴于铁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历代王朝多直接控制钢铁冶炼,17世纪以前,中国至少有10项冶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李绍强《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

材料二   洋务运动后期,一些洋务派督抚开始在自己主政区域建立钢铁企业。1871年,福州船政局所属铁厂首先采用新的钢铁加工技术:安装吊车,铸造大型汽缸;购置3吨汽锤,锻造大车轴;建立轧钢厂,轧制15毫米以下的造船钢板和6120毫米圆钢、方铁。1890年,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成中国第一座3吨炼钢平炉,后又建成了一座15吨炼钢平炉。同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这是中国也是远东第一座近代钢铁联合企业。1896年汉阳铁厂招股200万两白银,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从18711895年,全国钢铁最高年产量,铁没能超过50万吨,钢没能超过10万吨。

——摘编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但广大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不畏困难,凭着钢铁意志创造了钢铁业发展的奇迹。在苏联援助下,我国相继恢复和新建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钢铁工业按照中央政府的计划构建起“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三大是建设鞍钢、武钢、包钢三个大型钢铁基地;五中是扩建、新建五个中型钢铁企业,即扩建太钢、重钢、马钢、石景山钢铁厂,新建湘钢;十八小是新建十八个小型钢厂,即邯钢、济钢、临钢、新余、南钢、柳钢、广钢、三明、合钢、长特、新疆八一、杭钢、鄂钢、连钢、安钢、兰钢、贵钢、通钢。到1956年,新中国钢铁产量年均增长31.6%,到1957年达到了535万吨。

——摘编自董志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钢铁冶炼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洋务钢铁企业的发展不同于古代钢铁冶炼业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2024-05-22更新 | 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2023-02-07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的中华文明以农业为主,先民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非常重视水利的兴修,芍陂(quebei)都江堰、郑国渠就是其中的代表。由于中国疆域辽阔,为解决运输问题,先民借助水利发展交通,大运河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些水利工程的概况如下表所示。

名称兴建时期概况
芍陂春秋迄今已有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2015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都江堰战国是中国古代“以水治水”最成功的范例,采用无坝饮水方式,实现了排灌两便。两千多年,灌区面积有增无减
郑国渠战国干渠地势较高,使整个灌区在它的控制之下,保证了支渠的自然饮水,还实现了与几条天然河流的“立交”
大运河隋唐大运河由隋炀帝开通,是隋唐及之后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摘编自朱学西《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等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史学价值。
2023-11-25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