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史学研究 > 史学观念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0 题号:213854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的世界史与以往的传统是有明显区别的,它十分强调要避免以“欧洲中心主义”作为观察视角。如何从若干其他观点中抽离,仅从世界史的观点来刻画这样一个漫长且无头无尾的19世纪的特征呢?在此谨慎地提出两个角度供参考。

角度一:19世纪是一个流动性增大的时代。

角度二:19世纪是一个解放的时代。

——摘编自于尔根·奥思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材料二   世界史从来都不可能以一种完全局外人的立场书写,比如说从火星的角度。写作者总是以某种方式将目光“聚焦”于某一处。但是,倘若这种聚焦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倘若作者从欧洲中心主义、美国中心主义、或伊斯兰中心主义的视角来书写,那么他所写就的,不可能是一部真正的世界史。同样,在真正的世界史写作中,关于自己的国家在世界史宏大关联中所处的地位问题,也不应成为作者强调的重点。当然,世界大背景下的民族史是无可厚非的,它是历史编纂学中一个合法的分支,但是人们绝不能将它与世界史混淆。

——摘编自于尔根·奥思特哈默《世界史,该如何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的任一角度进行论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历史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书写的两大要素,对历史书写的研究也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治通鉴》开篇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注: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周幽王、周厉王“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晋大夫欺凌蔑视国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反而让他们“列于诸侯”,周王朝“之礼于斯尽矣”。“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据[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对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研究的变化

主要观点

代表性论著及发表时间

不可用今日的眼光过度注意《资治通鉴》的缺点,而应当就实用方面去观察其优缺点。但其总体上是为诱导统治阶级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统治人民,站在统治 阶级立场,不符合现在的时代要求。

《<资治通鉴>和胡注》,1956年

司马光是“卖国贼”、“投降派”、“顽固派”,《资治通鉴》是地主阶级的“复辟经”、“变天帐”。

《司马光批判》,1976年

司马光不是一味顽固守旧,他多次上疏要求革除“弊政”,不应以政治上的主张改制或主张守旧作为评价他是非功过的唯一标准。

《论司马光》,1981年


(1)指出材料一司马光对“三家分晋”书写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如此书写的原因。
(2)解释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
2023-05-27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的各种观点简表

作者和书名时间断限
林增平《中国近代史》(1958年版)1840年—1919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977年版)1840年—1919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卷(1996年版)1840年—1949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1999年版)1840年—1949

(1)说明上述观点的异同。结合所学,试简要分析对同一历史问题存在不同解释的原因。
(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2-03-08更新 | 2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国宝“大盂鼎”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的青铜重器,其命运多舛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写照。小王同学在观看央视节目《国宝档案》后,对国宝大盂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理了其几经磨难的历史年表

时间事件
周康王:十二年(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盂因战功而受到周康王的赏赐,盂颂扬王的美德,制作了宝鼎。

1849 年出土于陕西鄙县礼村,随后便被贩卖至文物市场。后辗转流徙至酷爱文玩的左宗棠手中。
1859 年左宗棠遭朝廷议罪,幸得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援手才获脱免,左遂以鼎相赠,自此,大盂鼎一直为潘氏所珍藏。
1937 年抗战时期,潘氏后人将大鼎入土保全。
1952 年潘祖荫的孙媳潘达于将大盂鼎捐赠给国家,纳入上海博物馆馆藏。
1959 年大盂鼎入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小王同学之后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得以一睹宝鼎真身,其铭文(部分)译文如下



“现在我要效法文王的政令和德行,犹如文王一样任命两三个执政大臣来任命你,你要恭敬地协调纲纪,勤勉地早晚入谏,进行祭祀,奔走于王事,敬畏匕天的威严。”王说:“盂,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而及时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从早到晚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王说:“盂,你要恭谨地对待你的职事,不得违抗我的命令。”


(1)推测大盂鼎出土于陕西的原因是什么;之后经历了哪些磨难?
(2)从史料价值的视角,如何看待大盂鼎及其铭文的意义?
(3)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以保护和传承?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怎样看待国宝“大盂鼎”的价值?制度与治理
2022-05-16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