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民族危机的加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6 题号:2195208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中的历史

清代后期财政收入结构情况(单位:万两)


——据《清史稿》《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清代续文献通考》等

1911年全国财政支出结构统计(单位:万两)


——王树槐《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

晚清外债用途分类(单位:万两)


——许毅 金普森 隆舞华等《清代外侦史论》


(1)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
(2)材料中的信息对我们认识晚清时期经济转型的艰巨性有什么帮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并未随着铁路、跨大西洋汽船和电报通信的出现而结束。它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如前所述的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尽管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对近代时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是否发生过工业革命这个问题……必须把工业革命的发生同工业革命的完成加以区别,更必须把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工业化的实现加以区别。在近代时期的某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虽然不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所有前提条件,但是却也具备了部分条件;从近代机器工业在这些国家出现的时候起,就可以说它们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国家虽然发生过工业革命,可是在近代时期内并没有完成工业革命,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实现工业化了。

——摘编自许永璋《有关工业革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能够持续进入第二个阶段的原因。
(2)选取材料二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外历史加以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2-07-13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清廷中持中国“居天下之中”的看法相当普遍。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开始放松对东北、蒙古地区的“封禁”,逐步解除各种“边禁”。同时,通过向东北、内外蒙古移民实边,使移民垦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并直接介入边疆的文化和教育事业,以期“开启民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进行设省治理。翌年,台湾亦升格为省。嗣后,清政府又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在内蒙古,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州、府、县逐次设立,盟、旗的地盘渐渐被压缩。

—据冯建勇《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变迁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后期边疆治理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18-02-02更新 | 1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理学兴起,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自有来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

—— 钱穆《朱子新学案》

材料二   凡欲造成一种新国民者,不可不将其国古来误谬之理想,摧陷廓清,以变其脑质。而欲 达此目的,恒须籍他社会之事物理论,输入之而调和之,如南北极之寒流,与赤道之热流,相剂而成断海潮。

——梁启超《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1901年)

材料三   《新青年》的出世,其最大的动因是辛亥革命所创建起来的共和国,让人们感到太失望,先觉者于混乱与苦闷中,想为国家、为民族寻找一条新出路。

——改编自耿云志《中国近代思想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时代的思想特征及其政治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新精神”“新国民”“新出路”的内涵及其意义。
2024-01-23更新 | 2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