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231 题号:28922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故熙宁(宋神宗年号)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
—一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材料二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材料三       范纯仁(范仲淹之子)批评王安石:“欲求近功,忘其旧学。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霸)富国强兵之术。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
——《续通鉴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在鄞县推行了哪些变法措施?
(2)根据所学指出,王安石实行免役法的初衷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分析,新政客观上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反对派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材料三 据说美国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危机,闻知中国历史上有一套调节物价的方法,有人介绍说是王荆公的新法。……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甫下飞机,印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大豆提起王安石来,深表钦佩之忱。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为什么重视王安石?王安石变法与罗斯福新政中各有哪些调节物价的措施?
2016-12-07更新 | 2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九百年前,王安石就已经懂得,可以用信贷的方式刺激经济成长,这种采用金融调控的方式管理国家的企图,其深度与广度都不曾在当今世界的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过。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公元年大宋实录》

材料二   以今日眼光,王安石新法之失败不难了解。新法之重点,无非加速金融经济,使财政商业化。但是要这种政策通行,民间的金融商业组织也要成熟,私人财产权之不可侵犯,更要有法制的保障,这样才能重重相因……王安石新法用经济最前进的部门做财政的基础,技术上不能与大多数的小自耕农的低层机构融合,所以收效甚微。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材料三   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洪流中去探究。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 材料一涉及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 材料二中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是由于哪些原因?
(3)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并综合上述材料判断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2020-05-07更新 | 1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北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材料二“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材料三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材料四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018-05-20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