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康熙帝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495499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海瑞(公元1514-1587),海南琼山人。在明朝日益走向衰落之时,他怀着“拯世救民的苦心”,身体力行,为明朝的封建统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初入仕连,任知县期间,严惩了原兵部尚书张鏊的侄子张魁。他长期担任中下级官吏,积极主张为官要“救民疾苦,革除粮差弊孔,免去百姓遭劫财之运”,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海瑞在《开矿条例》中指出:矿藏乃天地自然之利,不论是官府还是民间开矿,都应本着利国利民的原则,不能以矿利为借口,增加矿民负担。他认为“万里之民,无非吾民”,应“视百越人之于秦者”。后来海瑞罢官回乡,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利用自己的威望,为家乡人们减除痛苦,在当时他就有“海青天”之誉。海瑞的故事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戏剧《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

民间广为流传。

——摘编自黄志红《海瑞的治国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海瑞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瑞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

2017·湖南衡阳·一模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康熙帝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毛主席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塞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谈康熙:今天继承的大版图是他确定的》

材料二   康熙一朝的大案有庄廷鑨《明书》案和戴名世《南山集》案。浙江湖州富商庄廷鑨,购得朱国祯《明书》之《列朝诸臣传》稿本。庄廷鑨刊行时,请人增添明末天启、崇祯两朝史事,其中多有指斥满洲的文句。康熙二年(1663年)被人告发。是时,庄廷鑨已死,仍被开棺戮尸。庄氏家属及为书作序、校阅、刻字、印刷、买书、卖书者,并地方官吏,被处死者达72人,充军边地者数百人,妻女均发边为奴。康熙十五年(1711年)的《南山集》案又称戴名世案,戴名世作《南山集》(因居桐城南山,故名),采用了相城方孝标《滇黔记闻》中的材料,叙述明末清初的抗清事实,对南明诸王寄以同情,并书南明桂王永历年号。事发,戴名世被斩,300多人受牵连。

——《论明清文字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在位时,在巩固统治上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熙作简要分析。
2020-09-14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康熙元年(1662年)始.清廷内部开始注意台湾问题。1681年.郑经(郑成功之子)病逝。康熙帝得到消息.立即决策用兵收复台湾.康熙说:"同心合志.将绿旗舟师分领前进.务期剿抚并用.底定海疆.毋误事机"。1683年.清军取得澎湖之战的全面胜利。尔后.康熙帝又及时向台湾郑氏集团阐述了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当年八月.清军在海不扬波.兵不血刃的情况下顺利抵台.实现了统一台湾的大业。

——整理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清廷尽管攻取了台湾.但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上朝野之间意见分歧。施琅力排众议.主张坚守台湾。他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而且"野沃土膏.物产利溥"。特别是他很有远见地意识到若弃而不守.西方殖民主义者必利用台湾.遗患后世。施琅恳切陈辞.阐述利害.康熙帝始决定坚守台湾。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能够统一台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决定坚守台湾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统一台湾后采取的重大举措。
2020-11-21更新 | 1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熙帝认为“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相机徐图,则贼(指台湾郑氏政权)何时可尽灭乎!夫师行既劳,民力亦重困。若能一举而贼速灭,地方速平,则大兵自无野处之苦,而民困亦可苏(同“苏”)矣。

——《康熙起居注》

材料二 近据甘肃巡抚刘斗等合词奏称,莫洛有益地方,兵民数千哀求代题留任。又据西安等处乡约百姓赵琏等称,莫洛、白清额实心实政,老稚感悦,保奏留任等语。朕思简用督抚,原欲其绥辑地方,爱养百姓。今莫洛等……俱著复原官仍留任,以后著意殚心供职,以副朕宽宥任用之意。

——《圣祖仁皇帝(康熙)御制文集》

材料三 强调君主对民的责任与义务是民本思想中最有意义的。康熙皇帝就经常告诫自己:“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他谨慎地履行政务,目的在于使万民无忧、皇权稳定。然而,这种政治责任是建立在君主的道德自觉上的。

——张文英《康熙时期对“舆情”的使用及其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留任莫洛等官员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康熙帝的执政理念并作简要评价。
2016-11-27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