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官营手工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3 题号:5054610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A.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B.官营纺织业的规模比较大
C.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D.绫锦坊可能使用了花楼机
【知识点】 官营手工业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考古发掘出土的两汉器物,多勒(刻)有制造器物工匠名,如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铜器上就勒有“工充国”“工丙”的字样。有的出土器物除勒上工匠之名外,还勒上监制器物的管理人员的名字。汉代这种做法
A.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
B.显示了使用者的身份地位
C.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D.说明官营手工业技术高超
2019-10-13更新 | 3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2017-03-06更新 | 84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这做法
A.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
B.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
C.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
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2017-08-06更新 | 2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