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1 题号:572522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表为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的统计表(单位:%),下列表述对该表格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择偶标准的政治色彩浓厚
B.新时期人们在择偶时更注重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与人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D.社会关系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择偶标准
2019-02-21更新 | 1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晚清时期,以男女情爱为主题的“淫戏“风行上海。对此,地方官府集屡颁禁令,报纸杂志口诛笔伐,都难以遏止。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阶层追求新时尚B.上海工商业迅速发展
C.官府禁令未得到严格推行D.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深刻影响
2021-02-12更新 | 2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03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剪掉了辫子。但是更多的留日学生却不敢剪辫,拖着辫子又怕人笑话,所以流行把辫子盘在头顶上,再戴上学生帽,被鲁迅戏称为“富士山”。这说明
A.思想观念保守阻碍维新变法B.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
C.风俗变迁与社会现实的冲突D.留日学生普遍倾向于政治革命
2020-05-24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